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正文
今日(2月7日)凌晨,武汉中心医院发布消息称,李文亮医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凌晨2点58分去世。
自昨晚李文亮医生的病情消息传出后,整个网络都陷入巨大的悲伤。李文亮医生被媒体和网友誉为“信使”,是这场疫情的“吹哨人”。去年12月疫情初期,他凭借专业素养和职业敏感,一定范围内向外界发出了防护预警,而后更多人得以知晓。其他事情不再赘述,他的事迹已经印刻在公共记忆里。
人们如此哀悼和纪念李文亮,并不是他做了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举动。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向关系亲近的人发出了预警。他和我们一样,辗转于生活中,热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但正是这种平凡人,坚守善良、坚持善行,在危险来了本能地向别人喊一声,才显得更尤为可贵、值得人尊敬。说真话、有良知、做实事,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凡好人,我们都应该做这样的好人。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谈到最先预警的这一批人时表示,他们是可敬的、忧国忧民的,是“事前诸葛亮”。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我们面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时候,该如何信息披露、如何鸣笛预警、如何科学防治,科学研究、行政决策、公众认知,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称和鸿沟。普通人的认识水平和顶级专家的科研术语之间、政府决策考量和社会治理客观实践之间,如何消弭这些鸿沟,考验国家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这也是李文亮医生最终以生命给我们的“吹哨”。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李文亮医生这样的人,就是“谔谔之士”。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有话都不说。面对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安全的病毒,如果一线的专业人士都闭口不说,人民的生命安全将如何保障?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像李文亮这样的医生,医者仁心,冒着可能误判的风险说出于自己专业认知的“真话”,无愧为“吹哨人”。
但面对“哨音”,是不是有人充耳不闻?我们有没有做到尊重基于科学的专业判断?这是一个拷问,也是一个警醒。今日午间13时左右消息,国家监委决定派调查组赴武汉就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李文亮医生被感染后接受隔离治疗期间,一直心态乐观、积极配合,他想康复后赶快回到一线工作,继续为患者看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院就是战场,还有无数和李文亮医生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闪耀着崇高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光芒。疫情阻击战正在白热化阶段,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曾经与我们站在一起的李文亮医生离开了我们,我们唯有擦干泪水继续战斗,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期待春暖花开的时候。
撰文:《中国报道》评论员 徐豪
图片来源自网络
责编:何晶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