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正文

“3.11”9周年之日看疫情下中日相互守望

2020-03-12      来源:人民中国 | 王众一

  在这个难忘的春天里刚刚读到一条消息。疲惫不堪的武汉抗疫一线的外地医护人员不约而同地许下自己的愿望:“想看樱花”。原来已经到了武汉东湖樱花盛开的时节!再一看日历,今天已经是3月11日。又是“3.11”!东日本大地震一晃已经过去九年。近一段时间,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日之间患难时刻相互守望的感人故事在中日两地频频刷屏。而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又让人想起九年前的往事。中国和日本,这两个相隔一衣带水的邻邦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相互守望、互相帮助的精神,特别值得回顾梳理与发扬光大。
  首先让我们从2020年说起。新年伊始,中日两国的人们期待着春节旅游经济带来新一波利市;期待着中断已久的国事访问在樱花盛开时节实现,引导中日关系再上新台阶;期待着东京奥运会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带来新机遇。然而,武汉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令这一切都受到了冲击。不仅武汉市民及许多中国人的生活与人生因此而改变,蔓延开来的疫情也令日本蒙上了阴影。
疫情扩散的阴影也笼罩了日本
  现在,这场正在全世界蔓延的疫情也在影响、改变着更多人的命运。在这场疫情面前,中日两国之间涌现出许多患难之中相互守望、互相支援的故事,为世界各国,为人类面对共同的敌人携手合作树立了典范。
  这种邻里守望互助可以上溯到近百年前——尽管那时在日本的侵略排外政策下两国长期处在摩擦与战争的不幸阴影下。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直接造成近三十五万人的伤亡。当时的外交总长顾维钧在内阁会议上主张尽释前嫌:“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政府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 当时的中国政府甚至调派两艘军舰载运粮食紧急驶往横滨。民间各种义卖募集到大量捐赠物资也运往日本。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各大城市组织赈灾义演,将募捐所得全数捐给日本灾民。
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红十字会救援队到达日本
  打破先河的善举给日本人民留下了对大陆邻国的积极想象。就在上世纪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不久,石油危机冲击激发的危机意识背景下,1973年拍摄的灾难片《日本沉没》中出现了陆沉式地震发生后受日本政府请求中国政府表示要派海军快艇救助日本灾民的桥段。
电影《日本沉没》中,日本首相请求中国军舰救援日本灾民
  而两国对等地相互守望,互相帮助则见诸于进入新世纪以后。2017年,当时中日关系还没有走出低谷,人民中国杂志社在东京举办了题为“民间的力量”图片展,单元之一就是地震中的相互守望与帮助,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亮点就是21世纪以后发生在两国的三场地震的故事。
  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日本政府与民间给灾区的支援令人难忘。特别是日本救援队在废墟中认真搜寻,发现遇难者后肃立默哀的图片令中国民众十分感动。
“民间的力量”图片展:2008年5月日本救援队从废墟中抬出遇难者遗体,队员肃立致哀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与民间同样表现出邻居有难出手帮助的热情。当时,中国媒体关于日本地震的头版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国中央电视台连日和日本连线直播受灾现场。来自中国的“日本加油”一波又一波传到日本。全国各地为日本募集了大量的救灾善款。
《人民中国》2011年4月号封面及报道版面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人民中国》临时调整版面,策划了“紧急特辑——来自中国的‘日本加油’”。人民中国杂志社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排起长队为福岛灾区捐款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上海中远物流配送公司将三一重工捐赠的长臂泵车送到福岛核电站参与救援。这一意象甚至在五年后的怪兽电影《新哥斯拉》中得到引用。
三一重工的长臂泵车在福岛核电站救援发挥重要作用
《新哥斯拉》剧照:怪兽哥斯拉在长臂泵车的冷却剂攻势下被冻结起来
  2016年4月14日,突发的熊本地震再次牵动中国民众的心。事发当天《人民中国》策划、推出的漫画“熊猫慰问熊本熊”,引来网上无数中日漫画粉丝的模仿,成为当年的一个现象级报道。随漫画推出的俳句“クマモンもパンダもクマで同じもん(你熊我也熊,今天都是熊本熊,患难见真情)”不意中竟成为早于“风月同天”诗文寄情的尝试。这些中日危难中互挺互助的图片、漫画以及背后的故事,引来许多观众驻足观看、沉思。
《人民中国》第一时间策划的原创漫画成为网红,引来众多模仿
  此次疫情下两国再次表现出的守望与互助,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初始阶段,大阪街头出现了“武汉加油”的标语,东京池袋街头手捧捐款箱向行人九十度鞠躬募捐的女孩形象在中国爆屏。在二阶俊博倡议下日本自民党作出党内国会议员为中国捐款的决定在中国成为新闻头条。日本各界捐赠的口罩等防护用品纸箱上贴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鼓劲文字令中国公众感到亲近,更多不约而同的类似创意不断涌现。
连日来来自日本的援助与加油令中国民众深为感动
  接下来,随着日本也出现疫情,声援口号从“中国加油”扩展到“日本加油”、“人类加油”。在这个环节中,松山芭蕾舞团高唱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视频引起中国公众强烈共鸣。后来在2月18日点亮东京塔的活动中,松山芭蕾舞团的精彩舞蹈与中国国歌合唱和来自武汉的仿曾侯乙编钟古乐再次奏响中日两国互相鼓劲的旋律。再后来,随着日本疫情的发展,来自中国的口罩等防护品又陆续寄往日本,中方向日方捐赠了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来自中国的各种问候也发往日本。
疫情蔓延到日本,中日两国携手共呼加油,相互鼓劲
  此次的中日相互守望与互助向我们提示了如下的新特点。首先,运用彼此共情的文化要素互送温暖呈现为一大亮点。汉诗体现了汉字圈国家之间所独有的软实力要素,而来自中国的原创俳句、和歌也向日本社会传递了中国的乐观与幽默。事实上,汉诗、俳句在此次抗击病毒过程中已经成为中日彼此拉近心灵距离的纽带。
抗疫汉俳栏目
  其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文交流促成与强化了这种心灵纽带。许多汉诗创意就有在日华人的参与,点亮东京塔的创意也是当地华人组织与日方机构通力合作的结果。还有许多在中国坚守的日本人也根据他们的观察向日本介绍了中国抗疫的细节,推动日本参考中国经验。第三,病毒瘟疫是人类公敌。就在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此一疫,世界各国应彼此摒弃猜疑与偏见、歧视,联手合作,人类才有未来与希望。在此背景下,松山芭蕾舞团喊出“人类加油”“全世界医疗领域的英雄们加油”,给“义勇军进行曲”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中日乃至全世界携手抗击病毒。
松山芭蕾舞团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视频在中国爆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首次给了中日两国同时彼此帮助,联手抗击共同敌人的机会。
  现在,在中日共同抗击疫情的历史时刻,重温九年前东日本大地震以及前后中日两国面对震灾时的相互守望与帮助,给我们带来了更深远的思考。中日两国不论是在地震救援还是在联手抗击瘟疫的过程中休戚与共,命运相关,如能将这种患难之中相互守望的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中日两国的民间好感度应有进一步提升,相向而行的民意基础能够得到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不论在合作空间拓展层面还是在重建政治互信层面都应该有令人期待的跃进。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