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正文

战“疫”企航 | 新冠病毒全球搅局,“出海”企业如何预防舆论风险?

2020-03-17      来源:中国报道

  新冠病毒已经全球大流行,“出海”企业该怎么做?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文化中心(筹)联合组成“中国企业在疫情下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组,依托中国企业国际传播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进行了圆桌论坛“云访谈”,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海外形象塑造建言献策。

  继第一期后,今天推出“云访谈”第二期,进一步聚焦疫情影响下,中国企业国际经营中面临的舆论风险挑战。

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

主动做好应对之策

  在疫情国际蔓延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哪些行业的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挑战?需要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凌朔:现阶段,我认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有这些行业:一是进出口商品贸易,特别是生鲜食品类,如海产、鲜花、蔬果、预包装食品、食品原料等;二是国际运输贸易,特别是民航和国际物流;三是高度依赖供应链的工业与轻工业贸易,特别是产品零件高度依赖国内生产的品类;四是国际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海外留学产业等;五是国际融资行业,国际贸易整体活力下降,对融资需求下降,会导致一些依赖融资服务的企业和机构面临较为明显的业务萎缩;六是高度依赖国内劳动力的基建行业,因一些国家采取入境管制、隔离措施等因素影响,一些基建项目处于半停顿状态;七是在海外经营的餐饮、服务等行业。但是,在各行业中,均存在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随着疫情形势发展,一些行业正在出现形势好转的迹象,一些行业状况仍在恶化。

  张金凤: 加强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往来不是对立的,可以通过精细、灵活的应变措施来处理好两者关系。要引导企业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主动制定经营应对策略,从长计议,维系好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创新出在防疫中发展经贸合作的经营与合作之道。国家主管部门要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对每个国家的不同需求,分门别类排排队,抓住几个对当地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集中力量突破,争取尽快取得成效。譬如,中国在柬埔寨、缅甸投资的纺织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运不进来,成品运不出去。要积极使用海运、空运等加快物资运输,保障企业生存,保障当地工人就业和收入。

△ 2019年12月21日,在哈萨克斯坦阿特劳,一名中方员工在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指挥高空作业。这是哈萨克斯坦最大化工项目,“一带一路”助力哈萨克斯坦实现工业愿景。

警惕舆论风险从疫情转移到

企业、产品

  从国际舆论层面看,海外媒体的涉疫报道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产生了哪些影响?

  程曼丽:中国不少“走出去”的企业为了消除共建障碍,获得信任,都在努力与当地民众沟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做了不少“惠民工程”,但是在传播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缺少直达当地民众的信息平台,与当地媒体以及中国驻外媒体没有建立起很好的联动机制,不太清楚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企业不太愿意出头去做信息交流,主动传播企业事迹、塑造企业形象的意愿不强烈。在常态下的中国企业海外传播偏弱的问题,经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一些对中国企业不利的西方媒体言论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干扰。

  李继东:对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来说,目前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一是可能面临国际舆论中由防范疫情引申到防范中国企业产品、中国企业员工甚至品牌的风险。在疫情全球蔓延加剧的情况下,部分西方媒体会乘机对中国制造进行舆论攻击,可能存在借疫情将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污名化”延伸至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污名化”。这些媒体可能会将疫情蔓延与过往中国企业的负面素材整合到一起,把中国企业视为祸端。二是在新的舆论态势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生产营销和服务可能会面临舆论孤立、围堵。目前一些媒体和智库声称“这次疫情除会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外,长远来说会加强全球公司的中国的产业链转移,会加速全球制造业‘去中国化’的趋势”。这种从宏观上对中国制造不信任的倾向也需要重视。

△ 2018年7月6日,中建一局莫斯科国贸项目经理刘志刚(左二)与中俄员工在工程现场进行图纸比对。“中国方案”帮助解决了一直困扰莫斯科工程建设领域冬季施工难题,现被俄罗斯建筑企业广泛采用。

讲好命运与共的温情故事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在全球经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讲好国际市场和企业主体命运与共的故事?

  周国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全人类公共安全卫生的保卫战,也毫无疑义成为国际传播话语权的争夺战。中国企业要讲好抗疫行动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贡献,讲好中国立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全球100多个国家、数十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的国际主义精神,讲好中国企业秉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理念创造条件主动复工复产、确保国际供应链正常有序运行的担当作为。

  李继东: 面对疫情影响下的复杂形势,中国企业一是要及时把握当地舆情,特别是对社交媒体等新型平台的言论予以高度关注,建立预警机制与危机应对措施。二是要全面及时传播我国防疫所作出的努力,但要避免自大、对立话语,基于人类共同利益特别是当地利益来讲,尽可能将我国防范疫情的有效知识、策略告知对方,为当地防疫做出贡献。三是要充分利用当地媒体、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对冲负面信息与舆论。

  孙建立:充分挖掘企业在疫情救助、驰援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按照“典型事件挖掘典型故事”的原则,做好企业国际传播,做疫情之下有温度的报道。要立足国际业务特点,报道海外对中国抗疫的看法。这其中有企业的外籍员工、有海外合作伙伴,报道他们对疫情的关注,既是传递他们人道主义的祝福,同时更多传递的是他们与中国企业合作的信心,对中国能够战胜疫情的信心。

△ 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在十多个国家在建及运营发电项目。公司积极主动发声,促进文化融合,让中国员工与海外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也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投资升级版企业提供坚强保障和舆论支持。

主动开放共享,坚持讲真话

  面对疫情影响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可能面临的舆情危机,有哪些应对建议?

  王冬梅: 讲好中国企业的抗疫故事,首先是站位要高。针对疫情期间国际上涉华负面舆论激增的态势,中国企业的国际传播中要把传播中国防控疫情的“大新闻”与企业形象的“小新闻”结合起来,有效回应海外媒体和受众对中国抗疫期间企业生产和中外企业合作进展的关切。二是要讲真话,不讲空话,更不要讲假话。对外发布的信息,要经过甄别和筛选,确保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避免使用国内熟悉但外国人听不懂的政治术语或抽象概念,导致传播效果衰减甚至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积极主动联系地方官员和当地媒体说明真实情况,避免引发次生舆论危机。三是不要只讲成就和收益,也要谈问题和风险。要尊重传播规律,了解当地媒体的“新闻价值”,让我们的国际传播“更接国际地气”,要坦言疫情给企业带来的问题和困难,适时公布真实的数据和现状。

  周国强:全球战疫下的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必须遵循新闻生产和舆论传播规律,充分研判全媒体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发展新趋势;要保持好足够定力,立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要求,精准、系统策划,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协同发声,主动开放共享。另外,中国企业要更加重视国际话语权建设,用西方能理解的逻辑角度、表达方式传播企业声音,用活用好全媒体平台,通过多维、立体、全息的媒体平台讲好中国企业故事。

  孙建立:一是要加强公关意识。由于海外各项目所在国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不同,如果企业在当地没有与当地媒体、公关公司做好沟通交流,稍不注意就会陷入传播困境。要主动与当地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项目所在国主流媒体发声,邀请媒体记者到项目采访,传播企业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采取的具体举措,回应当地关切。二是要加强舆论风险意识。一旦发现重大的舆情后,企业要迅速掌握舆情的原因和事实真相,第一时间与当地新闻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可采取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布实际真相,防止舆情发酵,努力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有效化解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万宝矿产公司下辖的缅甸莱比塘铜矿项目,是亚洲最大的湿法冶炼铜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万宝矿产始终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实现政府、社区、投资者、合作伙伴、员工五方共赢。

出品:中国报道社·企业外宣智慧传播工作室

智库支持: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总策划:陈实

主编:于运全 张金庭

策划:黄传斌 翟慧霞

撰文:徐豪 翟慧霞

创意策划:何晶 陈强

统筹:李建华 刘莉 邓雯洁

视觉设计:中国报道社新视觉工作室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