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正文

人工智能为抗疫赋能

2020-03-25      撰文 高莲丹

  针对最新出现的疾病研发新产品,在业界看来,从数据采集、建立算法模型到产品验证短则需要几个月,长则需要一年。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依图科技)竟然仅用了四天时间,就研发出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并将产品迅速落地前线医院。

  “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于大年三十(124日)正式立项,大年初四(128日)初版上线,25日,仅用了24小时便落地至武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近日,依图医疗副总裁石磊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人工智能是如何为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防控赋能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正在使用新冠病毒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进行精准诊断。图片/依图科技供图

  智能辅助诊断

  疫情暴发后,依图科技就在想可以做些什么?胸部CT检查是诊断新冠肺炎的必查项目之一。随着疫情发展,各医院胸部CT检查量不断增加,医生阅片工作量大,肉眼读片难以准确定量分析以及如何快速评估患者疗效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情况,依图科技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发上线了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据悉,这是行业内首款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的人工智能影像产品。石磊副总裁告诉记者,采用传统手工勾画病变区域的定量评估方法,耗时长、效率低,轻症患者需要1-2个小时、重症患者需要3-5小时不等。“利用我们研发的智能影像评价系统能够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2秒至3秒内即可完成定量分析。系统还可以智能随访分析患者病程,精准匹配历史影像,自动分析病情的转移和发展,支持一线医生快速科学精准诊断。”

  目前,该系统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近20个省级行政区的医疗机构完成部署。

“新冠肺炎”智能鉴别服务——小依医生服务画面

  24小时掌上智能防控专家

  “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怎么办”“戴多层口罩才能防住病毒吗”“洗热水澡可以预防新冠病毒吗”“孕妇如何排查自己是否被感染新冠病毒”……疫情之下,市民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需求激增。

  为帮助人们快速获取全面、权威的新冠肺炎疫情知识,依图科技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医学知识图谱技术推出了具备智能问诊、智能宣教等多功能的“新冠肺炎”智能鉴别服务——小依医生。

  市民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在家进行新冠自诊、获取权威疫情简讯和防控知识。石磊副总裁说:“有了它,你就等于拥有了一位24小时在线的新冠肺炎掌上智能防控专家。希望小依医生可以缓解市民的焦虑情绪,同时减少医疗机构门诊压力和院内传播几率。”用户可采用智能问答的方式,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小依医生可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反馈,信息匹配准确性超过90%。针对疑似患者,小依医生会提供智能发热门诊推荐,自动与定点医院对接,并衔接线上问诊、预约挂号、诊前检验推荐、采集病史等服务,便利就医。疑似患者提出申请后,系统会匹配专岗医生进行审核。目前,小依医生已覆盖上海,浙江,广东,四川,广西,江苏等十几个省级行政区的几十家医疗机构及多地政府公众号平台和全国互联网平台。

双目热成像测温相机提供非接触式多目标同时测温能力,有效保证大人流量测温场景下的通行效率,精准发现体温异常者并给出预警提醒。图为依图科技员工正在测试产品。图片/依图科技供图

  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开展。“各地迎来大规模返程复工潮,新冠肺炎疫情在公共场所的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接触性公共设施引发的间接传播隐患不容忽视。”石磊副总裁向记者展示了两个产品,一个外形接近于摄像机,另一个则接近于手机屏幕。前者是基于热成像测温技术研发的双目热成像测温相机,后者是具备测温功能的智能刷脸终端。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研发了两款产品。”双目热成像测温相机主要是为火车站、机场、医院等大流量人群测温场景下提供非接触式多目标同时测温,精准发现体温异常者并给出预警提醒。智能测温刷脸终端是为门禁考勤、闸机通道场景提供精准测温、面罩口罩人脸识别、通行管控,实现“零接触秒级”开门、开闸。“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助力公共场所疫情防控,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石磊副总裁表示。

  科技创新迎来新机遇

  无人机进行巡查,通过高空喊话对聚集人员进行劝离;依托云计算、5G等技术在疫区进行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自主移动机器人代替人深入疫情严重区域进行360度无死角消毒防疫、送餐、物资运输;智能语音外呼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人员排查、信息通知与回访等……这次疫情,除人工智能,我们看到了5G、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手段应用于防控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科技企业如何做到短时间内完成研发并将产品应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呢?通过石磊副总裁的叙述,我们似乎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以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为例,新冠肺炎一开始的样本量是比较少的。只有在疫情没那么严重的上海,医生可以有一些时间来标注数据,那就涉及到如何在小样本的情况下训练处高效准确的人工智能系统。事实上,医疗场景下的数据情况一般都是样本量相对小、个体间差异相对大,每一个人的病程、病情、疾病种类都会有一些不同,这些数据差异本身也会对训练造成相应影响。针对这一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特殊现象,我们早就开展了技术攻关和储备,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应用到急需的场景中。”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科技行业能够如此快速反应,都是深厚积累的体现。

  21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支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人员流动和社区管理,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同时疫情防控也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机遇。这些在特殊时期的新应用,也释放出科技创新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科学技术,助力构建联动三级预防体系,实现跨院内外的防控救治体系的贯通。通过对区域内跨院间和分级诊疗机构的数据统筹分析,实现疾病检测、预警,支持疫情防治的分层、分级和分流,支持智能化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建设。”石磊副总裁相信此次抗疫的宝贵经验将成为依图科技发展的助力。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