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寰球观战疫】 >> 正文

同心协力 共渡难关

——全球疫情下的中俄经贸合作

2020-04-08      撰文 刘华芹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感染人数超过百万。33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发布题为《共担责任 全球声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经济影响》报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我们共同面对的最大的考验。”

  为了抗击疫情,各国政府相继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采取严格的宵禁和封城等防控措施。这使得一些国家经济停摆,航班停飞,国际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预计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至少达1万亿美元。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评估了2020年和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认为全球经济已陷入衰退,衰退程度可能与2009年时一样或更加严重。

  疫情无国界。面对举世罕见的疫情,每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应对疫情需要各方加强合作,而包括中俄两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紧密合作,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树立共同抗疫的典范

  3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视频会议上指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并呼吁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言中强调:“我们当然不能‘各扫自家门前雪’,必须有一份稳定局势、支持本国经济、恢复国际市场信心的国际计划”,并倡议打造不受贸易战和制裁限制的“绿色走廊”,暂停对基本商品的限制和进行交易的制裁等。中俄两国元首应对疫情的态度高度一致,并积极回应了联合国提出的“共同承担责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实现全球团结”的号召,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共同抗疫的典范。

  受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跌,严格的边境管控限制了人员往来和经济活动,延缓了投资项目进展,航空运输、旅游业以及投资均受到重大冲击,中俄经贸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19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通电话,表示中方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一道,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防疫合作,开展防控和救治经验分享,推动联合科研攻关,携手应对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在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抗疫理念的引领下,中俄经贸合作聚焦“协同抗疫、保障民生”,并取得一定成效。

合力保证抗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

  医疗物资成为抗疫中的短缺产品和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为了支援中方抗疫,202025日,俄联邦政府派出一架伊尔-76军用飞机,装载23吨抗疫物资抵达武汉。俄罗斯成为率先援助中国抗疫的国家之一。3月以来,伴随疫情在全球蔓延,俄罗斯防疫形势日趋严峻,323日,俄方自中方采购了2550万只防护口罩。42日,中国政府向俄方提供了25.5吨抗疫物资。这些物资发往俄罗斯的医疗中心,助力俄罗斯人民抗疫。在民间层面,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也向俄方捐赠了100万只口罩和20万份检测试剂,充分展现了中俄两国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的高水平战略协作关系。

  在稳步防控疫情的前提下,中俄双方克服困难,尽力落实合作项目。根据两国签署的农产品贸易协议,3月初,俄方向中方出口了1.49万吨大豆,出口规模创历史记录。47日,俄方对华出口的首批8个集装箱的牛肉抵达中国。这些农产品对于中国在防疫期间稳定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欧班列成为抗疫的大动脉和生命线

  伴随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航班纷纷停运,国际航线大幅减少,进出口物流的国际供应链严重受挫。而各国人民对防疫物资、日用品等需求量剧增。供应链断裂与国际需求出现巨大矛盾。而中欧班列成为链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重要工具。

  抗疫过程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成为抗疫期间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中欧班列实行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具有独特优势,成为保障中欧贸易往来、畅通防疫物资国际运输合作的重要通道。2020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同比增长15%,其中途经或抵达俄罗斯的中欧班列(经过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两个口岸)合计970列,占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一半左右。

  为了保障中欧班列快速高效运行,中国海关在满洲里口岸站开展了信息交互试点,实现了口岸通关全程作业无纸化,创新实现了中欧班列出境直通通关模式。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与沿线各国铁路部门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了解境外铁路及口岸运输动态,主动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沿线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为跨境铁路货物运输提供便利,保障了中欧班列稳定运行,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的战略通道。

  43日,中国首开邮包专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专列从重庆出发前往立陶宛,为运送疫情期间积压的国际邮件开辟出一条新通道。经中国邮政与立陶宛邮政协商,立陶宛成为国际邮件分拨中心,负责将邮件发往西班牙、丹麦、瑞士、法国、塞浦路斯等36个欧洲国家,大幅提升了运转效率。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邮政通过中欧班列已集结发运邮件近100吨,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抗疫提供物资支持。中欧班列不仅保障了中俄之间物流运输畅通,还成为两国共同支援欧洲国家抗疫的生命线。

跨境电商逆势发展惠及百姓

  疫情爆发以来,因不可抗力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给各国贸易商带来了巨大损失。与此同时,非接触式网购却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俄两国人民日常采购的重要方式。而这成为两国经贸合作新亮点。

  营销调研公司Mapp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3月全球网购订单量较年初增长了88%3月中旬,中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一些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俄罗斯商业委员会也指出,2月俄罗斯网购食品同比增长20%,在线教育收入同比增长20%。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占据俄罗斯跨境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伴随中方加速复工复产以及开通中欧邮政班列,预计中俄之间跨境电商将迅速回升。

  疫情期间,“互联网+”新业态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如“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办公”和“互联网+会议”等在中俄两国都有巨大的发展势头。可以预见,受疫情影响的中俄传统服务贸易,包括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停滞或萎缩,但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贸易新业态,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远程会议等,在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中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新业态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也将推动两国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今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鉴于疫情因素,双方可考虑采用互联网平台开启各项交流活动,利用视频方式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推动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另外,中俄两国均为全球主要服务外包承接方,在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可将其打造成双方合作的新增长点。

联手推动多边抗疫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倡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并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此,中俄两国在积极加强联防联控、相互支持的同时,还应发挥大国作用,推动国际组织在更大范围内开展防疫合作。

  今年恰逢俄罗斯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和金砖国家主席国。这两大组织的成员国均为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疫情的巨大挑战。为此,中俄等国可利用这两大平台,将新冠肺炎联合防控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作为新议题,力争各方达成共识并制定联合行动计划,同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采取切实措施有效防控疫情并提振地区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挑战公共卫生安全,全面冲击世界经济,深刻影响社会生活运转。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既是对国际合作的考验,也是对大国担当的检验。325日,马云基金会在向俄方捐赠抗疫物资的包装箱上用中俄文书写了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段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43日,在中国政府向俄方捐赠物资的包装箱上也书写了“病毒必将被击败,胜利属于我们”。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中俄两国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