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寰球观战疫】 >> 正文

加快构建5G为基础的新型全球产业链

2020-04-16      撰文 卞永祖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发酵。许多国家在尝试了不同的防控策略后,逐渐走向了跟中国相似的防控思路。那就是暂停人员流动,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而这势必影响到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和运行。

  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努力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同时,中国也积极寻找机遇,加快产业升级,以稳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产业链面临重构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全球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并将深刻地改变全球化格局。经过数十年的全球化,世界基本形成了“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经济格局,也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国。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开始加速,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2012年突破20万亿元,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如今,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在全球占比达到35%,是美国的2.58倍。在联合国全部19个大类制造业的行业中,中国有18个大类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对欧美的出口连续多年都保持在4千亿美元以上。这些地区和国家也是中国工业制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如今,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运行,给全球产业链造成严重打击。例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今年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年客运需求将下降 13%,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将损失 278 亿美元收入。不过从目前形势看,这样的预测明显保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的企业对这样的损失感触最深。一方面,外部需求正在大幅减少。从公开的信息来看,由于欧美国家普遍执行居家隔离政策,商场关门越来越普遍,即使还在营业的零售商也为了减轻销售和库存而纷纷减少了采购。现在,中国出口企业大都难以获得新订单,即使已经签署的订单也面临随时被取消的窘境。

  另一方面,出口的物流成本和风险都在提高。由于欧美国家大幅削减国际航班,导致国际物流中的重要方式——货机班次不及平时的30%,进而造成货运价格大幅飙升,极大地影响到产业链的稳定和运行。

  中国投资有保障

  中国疫情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贸领域,而投资和消费也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加紧恢复。反观疫情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影响则是全面的。根据众多疫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且无法预测结束的时间。截至416日,美国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60万,并每天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因此,为了尽快控制疫情,美国等国必须继续执行严格的城市封闭和社交隔离措施。而这必然影响到经济的恢复。然而,这些年美国经济空心化严重,股市泡沫化明显,金融市场的维稳压力巨大。现在,美联储只有不断释放流动性以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同时也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事实上,如果不是迫于公众压力,特朗普政府早已决定在复活节后就恢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大多数国家都将面临美国类似的难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间左右徘徊。这使得许多医学专家对短期控制住疫情的前景日益悲观,进而动摇市场对经济恢复的信心。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预测,2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可能转为严重的负增长,并将发生自 1929 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后果。而世界银行也大幅下调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预期。

  肆虐的疫情减弱了跨国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进而可能瓦解其一直拥有的全球研发、销售和服务的能力。客观的说,全球产业分工促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它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利润微薄。科研和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依然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例如,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利润为120亿美元,苹果公司销量远不及三星和华为,但利润达80亿美元,约占手机整体利润的66%。由此可见,全球化分工的结果是,利润丰厚的设计、销售等环节留在了发达国家,而制造等低利润环节则转移到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如今,中国短期就控制住了疫情,而西方国家却陷入了疫情的拉锯战。这将使很多跨国公司考虑把一些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到中国。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近日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该公司在中国以外没有任何销售收入。而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最大化地抵消疫情影响,并通过内部低廉的物流成本,使产品和服务更有竞争力。

  信息技术地位凸显

  必须承认,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主导了如今的全球化。它们不仅推动了工厂的全球化布局,也制定了产品标准、商业规则等,一手构建了庞大而紧密的产业链。中国企业要想挤身产业链中高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构建5G为基础的新型全球产业链。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对物流和人员流动的阻断上,但让信息通讯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326日召开的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出分享信息、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其实,本次会议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就已经预示着未来许多领域将因技术进步而发生重大变革。例如,疫情期间中国大中小学生在家上课,网络教学第一次得到全面普及;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实现了远程交流、谈判,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可以说,中国日常生活在疫情中得以正常运行,一大原因就是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发达、完善的网络生态体系。有理由相信,本次疫情很可能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催化剂,加快信息通讯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在5G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潜力也有能力成为本次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华为、小米、OPPO、中兴等中国厂商正在成为5G终端的领导者,同时,中国企业拥有全球38%5G标准专利,远远高于韩国的25%,以及美国和芬兰的14%。利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中国可以加快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从而进一步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加快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重要的是要把中国打造成国际人才高地。未来的经济是知识经济,更是人才经济。中国多年努力打造的产业竞争力在本次疫情中得到进一步显现。这与中国长期倡导的“人才强国战略”密切相关。

  如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当今大国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和主动。例如,华为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是长期立足于其全球化的人才战略。

  中国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加大科研体系的改革力度。目前,中国的科研体制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要营造拒绝墨守成规、勇于挑战学术权威的环境,让更多年轻人脱颖而出。

  同时,中国要进一步加大吸引全球人才的力度。不仅要加快引进国际人才的顶层设计,还要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设施等方面提升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成立专门的国际人才合作组织,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让更多的金融、法律、科研等高端人才能够扎根中国。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