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复工复产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然而,有许多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为此,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了众多援助中小微企业政策。相信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地,中小微企业一定能度过难关,走向新生。
地位重要但抗风险能力差
中小微企业对中国国民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中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由于中国的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重合度较高,大致上可以通过民营企业的地位来认知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按照通常的说法:“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中国工业生产秩序加快恢复。据中国工信部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也达到91%。
尽管如此,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依然避免不了营收下降的境遇。清华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疫情下的中小微经济恢复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小微企业因受疫情冲击,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营业收入为16711亿,仅达上年同期的48.8%。从行业分布来看,疫情冲击对住宿和餐饮行业收入的影响最大,导致这两类行业收入下跌88%;其次是建筑业,受疫情影响收入下跌81.9%;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受疫情影响收入下跌幅度均超过80%。
疫情带来的困境亟需化解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季度导致了中国许多企业停摆,随着疫情在欧美等国家的扩散,导致国际贸易中断,全球供应链出现局部断流,中国一些外向型的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着没有海外订单,出现了部分停产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个别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不是复工复产的问题,而是停工停产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融资成本也较高。世界银行在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中国5600万个中小微企业中,超过41%存在信贷困难,小微企业比中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缺口更大,潜在融资缺口达76%。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
近期,从国家到地方,中国不断推出各种政策红包,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比如不久前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等。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众多政策普惠到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政策红包一般被较好的中小企业获得,而微型企业获得政策红利的机会较少。
政策支持与企业自救双向发力
非常时期必须要用非常措施。疫情情况下,必须下大力气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第一,政府必须更加积极作为,给予中小微企业直接的“输血式”援助。为此,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审批门槛,并鼓励保险机构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提供针对性较强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
第二,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采取自救。在全球疫情扩散的重压之下,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营挑战。大难之前,中小微企业首要的是要设法从自身经营出发,合理评估,积极自救,调整原来的经营计划,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积极自救,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第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中小微企业大面积的倒闭。这需要系统的扶持政策,涉及中小微企业的人、财、物,具体包括用工保障、薪酬调整、贷款扶持、财税补贴、租金减免、企业之间的帮扶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要强化这些政策的落实力度,让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第四,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经营中的难题。目前,缺乏订单是许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有的地方通过产业联盟,帮助中小微企业找到订单;有的地方联合保险公司适时推出新的保险产品,为一些中小微企业提供保险保障。同时,国家多措并举支持企业网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继续探索和优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目前,中国银保监会已发布临时延迟还本付息、适度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等多项政策。据银保监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自1月25日至5月15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1.28万亿元的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金实行延期安排,涉及贷款户数75万户,共计157.8万笔。下一步还应继续根据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推出相应的差异化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流程,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总之,拯救中小微企业的道路千万条,让中小微企业生存下来最重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
(编辑 张雪/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