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行动 >> 正文

中国粮食“十六连丰”,你还需要囤米囤面吗?

2020-04-10      撰文 黄汉权

  近期,哈萨克斯坦、越南、柬埔寨等部分国家限制或禁止小麦、大米等粮食出口的做法,引起了国际国内各方面高度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世界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下,国际粮食市场的这一动向,让人们担心全球粮食危机是不是会卷土重来,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42日,在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镇毛家岭四村,农民使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在麦田里作业。 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部分国家粮食出口禁令不会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大局·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扩散蔓延,目前已有20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随着疫情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封国封城、关闭边境等措施,不仅人员跨国流动受到严重限制,货物贸易和物资运输也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出于恐慌和顾虑,采取了包括禁止粮食出口在内的一些过激的预防性措施。实际上,实施粮食出口禁令的国家,本国粮食现阶段供给是充足的。这是大危机来临时常见的现象,即人们在恐慌的时候往往会过度反应。如,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时,一些国家也做出了禁止本国粮食出口的决定。

  从全球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12月发布的预测数据,2019年世界谷物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7.14亿吨,较上一年增长2.1%。其中,包括玉米在内的粗粮产量为14.33亿吨,略低于2017年创纪录的水平;小麦产量预计7.664亿吨,比2018年增长4.8%;稻米产量有望达到5.15亿吨,比2018年最高水平仅下降0.5%。从需求看,2019-2020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为27.09亿吨,处于供大于需的格局。预计到2020年底,世界谷物库存量将达到8.63亿吨,谷物库存与消费之比达到31%的较高水平。在全球粮食市场供需宽裕的大背景下,粮农组织监测的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呈现下行趋势。这说明世界粮食总体是够吃的,价格也是比较稳定的。

  就影响而言,实施粮食出口禁令的少数国家,粮食出口额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不大,不足以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国家主要出口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小麦出口份额不大。越南主要出口大米,每年出口量大约700万吨,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15%左右,影响相对有限。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恐慌行为很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其他国家跟进。我们要警惕这种恐慌情绪蔓延导致粮食贸易非理性行为。

  ·中国粮食库存充足、供应充裕·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从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还是库存、对外依存度等指标看,中国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

  从供给看,中国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均处于历史高位。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连续5年在6.5亿吨以上。从人均水平看,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4公斤,相当于每人一天2.6斤,高于人均一天2斤粮的正常需求水平。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中国粮食产量均处于历史高位,粮食供给是有完全保障的。

  从库存看,中国粮食库存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近年来,中国粮食一直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粮食库存高居不下,前几年最高时曾经达到万亿斤以上。为此,2016年以来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粮食去库存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看,玉米、稻谷、小麦等富余库存得到部分消化,但总体库存消费比仍处于较高水平,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安全警戒线水平。特别是作为口粮的稻谷和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多余的粮食以最低收购价方式收储入库,导致库存粮食基本处于满仓状态,可以满足中国1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充足的库存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中国保障粮食供应的最大底气。

  从进出口看,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不高。这些年来,中国三大主粮自给程度一直很高,大米、小麦自给率保持在98%左右,个别年份甚至达到100%,玉米95%以上,进口数量很少,主要用于品种调剂。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是大豆,达到80%左右,但近两年养殖业饲料需求下降,加上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中国对进口大豆依赖有所减少。

  ·积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球粮食贸易畅通·

  粮稳则天下安。危机关头更能凸显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部分国家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的做法再次提醒我们,粮食安全这根弦永远不能松。近年来,基于中国三大主粮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现实,部分地区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苗头,一些农民也因收益下降导致种粮积极性不高。要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一是努力实现今年粮食增产增收。今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3.31亿亩,苗情稳定、长势较好,南方早稻育秧已陆续展开,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价刺激下,今年夏粮有望丰收,但不能掉以轻心。从目前看,部分地区仍存在疫情防控带来农资运输受阻、价格上涨等疼点堵点,要及时疏通农资供应渠道,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要稳定农业支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二是全力做好国内粮食市场保供稳价。加强粮食市场跟踪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异常波动,做好供给侧及时补货和需求侧市场调控,保持粮食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舆论引导,快速制止虚假信息传播和制造恐慌气氛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畅通粮食加工、运输、配送等供应链和物流链的有效对接,确保粮食“运得出”“供得上”。

  三是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物流链畅通。事实证明,危机期间,任何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的做法,只能加剧恐慌、加重危机。虽然中国不是粮食净出口国,但作为大国,中国通过进出口调剂粮食品种余缺的贸易量也不少。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粮食禁运,中国面临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将变得严峻复杂,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供求的风险增加、成本抬高。因此无论是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还是保障中国贸易利益的角度出发,我们要积极推动全球粮食供应链和物流链稳定运行。要加强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多边及双边合作,积极参与粮食国家贸易,并力所能及提供粮食援助,确保存在粮食缺口的发展中国家和中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和营养。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产业所所长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