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激发内生动力,培育特色产业——普洱市脱贫攻坚小记

2020-12-20      撰文 / 李晓慧

  “苍天雨露生灵气,壑野奇葩蕴秀华。”如果来七彩云南旅游,当地人多会招待游客品尝普洱茶。微微呷上一口,轻轻含在嘴中,唇齿留香间,思绪也彷佛飘回了这香味的源头、茶马古道的起始点——普洱市。

普洱市思茅区全貌

  虽说普洱茶早已走出深山,闻名于世界,但先天发展条件不足的普洱市,却长久处于深度贫困之中。值得高兴的是,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这种窘境出现了实质性的逆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一系列真抓实干的项目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擦亮普洱茶的“金字招牌”

  位于滇西南的普洱市,被称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在普洱市镇沅县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千家寨原始森林深处,生长着一棵2700多年的野生古树,这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株野生型古茶树,被称为“世界野生茶王树”。

采春茶

  普洱人的一生也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在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个人出生就开始喝茶”。确实,茶给普洱这个地方带来了知名度、带来了经济效益、带来了发展致富。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擦亮普洱茶的金字招牌也就成为了必有之义。

  就在前不久的12月5日,普洱市镇沅千家寨庄园举行开业庆典活动,这一庄园吸引了当地八大茶山16家企业入住,“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茶产业是普洱镇沅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特色骨干产业。镇沅县主打的千家寨爷号普洱茶以“笋芽、紫尖、卷叶”为特点的优异品质,清香、润滑、回甘的上乘口感,彰显了普洱茶金字招牌的高端价值。在普洱茶界,有“班章为王、冰岛为后、千家寨为爷”的说法,“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由此得名。

  目前,镇沅县有生态茶园8.79万亩,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居群面积26.85万亩。2019年全县茶叶总产量4864.7吨,总产值5.12亿元。茶叶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为镇沅1.34万户茶农增收致富提供了稳定来源。

  近年来,普洱市将茶产业视作重要的绿色产业,通过政策加码,努力擦亮普洱茶这块“金字招牌”,助力茶产业发展。据了解,普洱市先后采取了“领证后补”的方式,以财政支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此外,相关部门还安排了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茶叶绿色加工。另外,普洱市还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普洱茶产业开发创新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研发投入方面重点向普洱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倾斜。

  2020年11月22日,《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报告》主编之一、云南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李炎对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高度评价:“普洱茶产业不仅带动了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也带动了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普洱茶独特的‘淳化生香,保值增值’属性引发广大消费者的持续关注,在大众消费的基础上形成了中高端消费市场;普洱茶已成为越来越多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民族与生存、自然与生活、历史与当下融为一体的地方文化品牌、中国文化品牌。”

  目前,中国有茶民6亿,全球日均消费茶60亿杯,茶产业前景广阔,被誉为“绿色金矿”。普洱市的未来也如这座金矿一样,闪着希望的光辉。

  院士引领的科技扶贫路

  过去的普洱为什么会穷?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镇沅县委书记白兆林认为:“在普洱市贫困人口的主要致贫因素中,缺技术的占57.13%。归根结底,由于普洱市属‘直过民族’地区,素质教育参差不齐,这是最大的致贫原因。”

  “扶贫必扶智”,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断。加大技术支持,培养技术人员,是培育扶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措施。普洱市下属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便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的经典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为农户指导。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曾是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许多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大山里,处于深度贫困状态。2015年,中国工程院将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确定为科技扶贫点。2015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团队经过全面调研和精准分析,与澜沧县委、县政府共同确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立足本地光热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土地、林地等闲置资源,结合中国工程院智库优势,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大力培育符合澜沧实际、符合市场需求、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

朱有勇院士指导马铃薯的切种方法。

  朱有勇院士带队深入澜沧县各村寨进行调研。他发现,澜沧县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冬早蔬菜产业发展,如冬季马铃薯,完全有可能实现在当年十一二月间播种、次年三四月收获。于是,朱有勇决定拿技术已经成熟的冬季马铃薯做示范。虽然当地并没有种植冬季马铃薯的先例,但淳朴善良的普洱老百姓选择了相信与跟从。2016年,项目组在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拉祜雅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100亩冬季马铃薯的种植示范,结果,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2017年,项目组又扩大示范种植1000亩,2018年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现在,冬季马铃薯种植真正把“冬闲田”变为“效益田”,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喜获丰收。在朱有勇院士的带领下,由云南农业大学冬季马铃薯创新团队及县乡农技人员组成的项目组,于2016年在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拉祜雅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100亩的种植示范,2017年扩大示范种植1000亩,2018年推广种植达10000亩,计划到2025年全县冬季马铃薯种植规模达10万亩。冬季马铃薯种植真正把“冬闲田”变为“效益田”,促进农民增收。

  种植冬季马铃薯只是第一个成功的尝试。2016年,朱有勇院士又在澜沧县种了5亩三七试验田,他期望在这次试验中,三七能克服大田种植的连作障碍,同时不施加农药和化肥,实现自然成长。可喜的是,试验很快得到了正向反馈:不用打农药、不用施化肥,也不会破坏耕地,但三七长势良好。运用这种技术体系产出的天然有机三七每公斤干品价格能卖到6000元以上,比市面上的普通三七贵出不少,且不与粮和菜争地。这种技术探索出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林下三七”的大规模种植。

  2016年,朱有勇院士团队将多年研发的林下有机三七在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小组试种200亩,2017年扩大示范种植2000亩,2018至2019年推广种植20000亩,计划到2025年全县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规模达20万亩,建成种植规范化(GAP)基地15个,林下有机三七干品年产量1000吨,年收益达20亿元。林下有机三七产业将成为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最具潜力的产业。

  随着试验取得成功,当地政府考虑到澜沧境内有20万亩退耕还林思茅松林,且与三七之间具有相融相生的特性实际,从而制定了《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澜沧县加快发展林下有机三七产业的实施意见》,维护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安全有序,确保林下有机三七产业健康发展。现如今,林下三七产业已成为澜沧县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

生态扶贫——林下中药材种植

  更难能可贵的是,澜沧县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培养了一批面向市场的实用型人才、本地创业人才和新一代农民。近年来,澜沧县和中国工程院合作举办林下有机三七、柠檬、冬季马铃薯种植等技能培训班68期,院士专家300余人次手把手培训农民学员1.5万人次,培养了4300余名新型基层农技人员,让贫困群众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了精神脱贫,为贫困地区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

学员们在学习林下三七种植技术。

  舞动出来的新生活

  普洱市地处西南一隅,这里不仅有底蕴深厚的普洱茶,也沉淀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边地文化,是《婚誓》《阿佤人民唱新歌》等文艺精品的诞生地。

  普洱市澜沧县的老达堡寨,就是普洱文化的一颗明珠。现在这里已经是人气旺盛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游客们能看到原生态的“民族风”表演:女性是一水儿的拉祜长裙,底色主黑,裙摆和开襟饰以织锦,宛若天上剪来的彩虹;男性则都是黑裤白褂,白褂外面有同样饰以彩锦的黑马甲,每人斜挎一只棕黄色吉他。甫一张口,那种带了泥土气息宛若山林密语的天籁之声便让游客沉醉其中。

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老达保

  实际上,这些演员都是当地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通过这种“创业”,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脱贫路。2013年,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成立,在县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拉祜族特色文化鲜明的芦笙舞、摆舞以及《快乐拉祜》《婚誓》《实在舍不得》等经典歌曲,在村寨内打造了老达保快乐拉祜风情实景演出,演员均由老达保村民组成,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风情,受到了广大游客和媒体好评。

  现在,老达保成为普洱市重点发展的旅游景区景点,不仅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上有慢直播展示,也被作为全市主推的“绿三角”旅游线路重要内容推向旅游市场。自2013年至今,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完成就地演出730余场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受邀外出演出200余场次,实现演出总收入407余万元,群众分红325万元。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16250元,演出分红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渠道之一。2019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已经达到67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7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40.98元,90户3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村顺利实现了脱贫出列,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脱贫的典范。

4k-_5WQ0333 拷贝.jpg

影观南昌飞行大会

2020年10月31日,2020南昌飞行大会开幕式在南昌瑶湖机场举行。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GSS00391x.jpg

看天下 | 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邂逅金秋之美

赛汗塔拉,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之意,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中草原。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