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察 >> 正文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

2023-06-15      本刊记者 郑美辰、种亚图

  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主题,涵盖开幕式、大会发言以及五个分论坛。其中“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分论坛,2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全球安全倡议对全球人权治理的价值与意义全球安全问题全球人权事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切实保障人权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

“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分论坛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权保障

  安全的目的在于守护人权人权与安全密不可分当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球发展的任务变得异常严峻,全球人权治理面临重大挑战。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主题发言中指出,《世界人权宣言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承载的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的价值观念和宗旨原则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然而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中的公平问题和人权问题政治化矛盾突出独善其身行不通,迷信武力更行不通,坚持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普遍安全才是正确选择。多年来中国广泛开展国际人权合作,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在人权治理领域的理念和实践推进全球人权治理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意大利民主与促进中心联合主席米凯拉·阿里卡莱指出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更良性的国际秩序,决定着各国未来的命运我们需要通过一种更加公平、平衡、合作的方式实现持久和平人类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尊重主权和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争端

  云南财经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佴澎指出全球的安全局势所透露出来的繁杂性复合性以及突发性的特征对人权促进与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各国必须紧密合作,通力协调,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持全球多样性的基础上谋求共同的目标,为建立良好和谐的全球国际关系而共同努力。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李昌林从全球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的安全四个层面简要总结了提升人民安全感的中国实践指出中国安全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统筹自身发展与安全的同时,还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以实际行动世界和平与安全献力量。

  全球安全倡议是全球人权治理的重要抓手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一重大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并行,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重大理论创新,更是运用中国智慧为人类自救于危难发展和平,成就安宁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我们应在全球安全倡议的框架下,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推动全球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小涛指出,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基于全球安全问题的时代痛点、现实堵点与破解要点,为弥补全球和平赤字、守护世界和平安宁提出的中国方案,与《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相得益彰,为其有效落实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席翁诗杰指出,人权这一普遍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观在当今世界治理中经受着无休止的严峻考验。全球安全倡议既能解决常规安全问题也能解决非常规安全问题的及时提出为新的安全架构奠定了基础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直属国家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艾尔梅克·切切伊巴耶夫也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高度赞扬他认为全球安全倡议完全符合最新的全球趋势,可以成为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基础和概念框架。吉尔吉斯共和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并且高度重视与中国在实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合作。

与会嘉宾认真聆听发言

 (图片来源: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

题图.png

【北京中轴线连载之二】文化之脊上的诗情画意

提到北京中轴线,总会让人想到肃穆庄严的格局、恢宏壮丽的建筑、积淀丰厚的遗迹……而我们无意间忽略的那些草、木、湖、石、亭、榭、廊、桥、舟、鱼、莲之属,恰恰是中轴线上最为灵动鲜活、最具生命张力的所在。这条旷世的文化之脊,因园林之美而“血脉”通畅,充满了无限生机。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