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21206749657-1920.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察 >> 正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向世界诠释中国发展的智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俄文版)校园推介会在莫斯科举行

2024-07-19      人民画报

图文来源: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莫斯科分社

  7月18日,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和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联合主办的“推动文明对话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俄文版)校园推介会在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举行。来自中俄政界、学界、文化界人士及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领导师生代表等60余人出席活动,结合阅读学习俄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体会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参赞路晓军,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俄中友协副主席、前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俄中友协副主席、俄罗斯阿尔希波夫基金会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俄罗斯国家杜马科学与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卡贝舍夫,俄罗斯历史学会理事会主席、俄罗斯“国家历史”基金会执行董事鲁斯兰•加库耶夫,俄罗斯联邦二等国家顾问亚历山大•支缅科夫,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事处主任、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王睿等出席并发言。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安德烈•哈金主持并总结会议成果。

  路晓军公参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发行十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这一重要平台推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共叙文明对话互鉴、共商民心相知相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本书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理国家、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以文明的力量应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

  安德烈•杰尼索夫主席表示,本次推介会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当天举办,该活动对于俄罗斯青年了解中国和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德烈•杰尼索夫回顾了自己在中国任职时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的渊源并说道:“在俄罗斯驻华使馆工作期间,我读了该系列著作第一和第二卷,并时常会做笔记,作为一种经验进行积累。我总是把该著作系列书籍赠送给在北京谈判结束后来找我问各种有关中国问题的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这本书的内容结合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融合了中国古今文学的精髓,向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板,向读者们诠释了中国发展的智慧。”

  俄罗斯国家杜马科学与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卡贝舍夫认为用俄语推介习近平的著作对深化俄中人文主义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激动地说:“这本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也有助于共同完善俄中双边关系。”

  俄罗斯历史学会理事会主席、俄罗斯“国家历史”基金会执行董事鲁斯兰•加库耶夫表示,当前,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和睦邻友好的原则基础之上的。“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了解到了这些原则和基础的具体含义,”鲁斯兰•加库耶夫说。

  俄罗斯联邦二等国家顾问亚历山大•支缅科夫在发言中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对当代国际社会乃至全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给予了参考答案。亚历山大•支缅科夫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共产党、人民和国际社会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体系,包括如何应对现代化挑战,如何提高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如何建立多极化世界等。” 

  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事处主任、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王睿表示,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有关不同文明文化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内容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人民进行深层次交流交往。

  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安德烈•哈金在总结会议成果时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于俄罗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全球进程研究专家等具有十分重要且紧迫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值得俄罗斯学习和借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俄文版)系列推介会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莫斯科分社主办,目前已与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俄罗斯新大学等联合举办7场,受到俄罗斯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长城【山雨欲来】1998年.jpg

光影流转 遗产永恒—中国世界遗产的影像诗篇

晨曦微露,清风徐来,大地似乎被一层淡淡的金色纱幕轻轻覆盖。在这宁静而神秘的时刻,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吸,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00-试开篇-076-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通运营。.jpg

中国经济 底气与力量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开放共赢、交融共享始终是中国在经济上拥抱世界的姿态。

p36.jpg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 热血青春开辟极地探索之路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