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奋楫扬帆向未来﹄连载之二】重庆 跨越山海 向新而行

2024-07-16      本刊综合报道


航拍重庆   摄影 王正坤


  重庆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重庆已累计开行近1.6万列,发运货物130万标箱、运输货值超5300亿元;累计设立外商投资经营主体超过7200家,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319家……一系列亮眼数据,展现着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2016年、2019年两次视察重庆,今年4月再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要求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发展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设备夹着手机从2.5米高处加速撞向地面,但手机玻璃安然无恙。一片不足7英寸的玻璃内,布满了以亿亿颗计的纳米晶体。纳米微晶玻璃实现国产化,被业界认为“代表着我国特种玻璃领域的重大突破”。

  在重庆永川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智慧工厂总装车间,智能化流水线上每72秒就下线一台整车。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结合“工业4.0”和“互联网+云平台”的理念,实现生产方案和科技的创新,工厂自动化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了20%。



 

2024年4月8日,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城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内,工人们繁忙作业。 摄影 张锦辉/视觉重庆


  重庆,是当之无愧的制造重镇,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振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增效,共同铸就了“重庆制造”的底气。如今,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全球每生产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重庆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西部金融中心集聚1800多家金融机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形成“满天繁星”的发展态势,从业人员两年增加近15万人、总量达到36.9万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600亿元。

  在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的支持下,重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重在“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两个关键点上做好文章。



2023年3月16日,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该中心是“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 摄影 张锦辉/视觉重庆


  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这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轻合金材料、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卫星互联网等十八个“新星”产业集群。接下来,还将持续推动制造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其中,针对汽车、电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大新品投放,向高端迈进;针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推动技术迭代升级,打造产业生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突出做好相关企业、研发机构的“选种育苗”,强化产业生成培育,通过政策扶持来撬动市场支持,打造一批硬核科技企业和前沿产业。



2023年1月28日,重庆南岸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微波暗室”内,工作人员安装天线,准备进行方向图测试。 摄影 齐岚森/视觉重庆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整合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等优势资源,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目前,重庆正在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市场主体,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一倍以上,分别达到1.2万家和8万家。同时,重庆还将在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重庆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争取更多重大项目、优质企业在重庆落地生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以协同促发展

  龙滩水库位于重庆市垫江县和忠县交界的大沙河上游,是垫江县城和沿途乡镇30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在市财政局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协调指导下,两县签订《关于龙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合作备忘录》,划分各自水源保护区,明确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建立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执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共建共管机制。如今,水质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漂亮。



2023年8月8日,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正有序作业。 摄影 张锦辉/视觉重庆


  保护好一江碧水事关重庆长远发展和国家发展大局。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建设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如今,重庆森林蓄积量净增加25%,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自2017年起连续6年达到Ⅱ类标准,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也持续恢复。

  不仅如此,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以国家战略视角看,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重庆在融入国家战略中,迎来发展机遇。

  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上,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协同国家有关部委和沿线的“13+2”省(区、市)以及东盟各国,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2023年,通道运输综合物流成本同比下降3.5%。



2024年2月18日,装载着集装箱的船只驶离重庆鱼嘴果园港码头。 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重庆是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累计开行了近16000列。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累计运输相关产品超过10万标箱、货值超过了1800亿元。目前中欧班列开行线路达到51条、可通达欧亚113个城市节点,并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航道联动,基本实现欧亚地区全覆盖。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

  有人说,重庆是“一城千面”。的确,重庆是山城江城,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将城市分割成三大槽谷,形成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的城市形态;重庆是超大城市,拥有8.24万平方公里、3200万的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的人口突破了1000万;重庆是枢纽城市,多种功能在这里聚集,各种资源要素在这里集散,客观上也增加了城市治理的难度。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便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因此,重庆努力让城市发展处处见“人”、城市治理服务于“人”。

  在城市交通上,重庆把解决老百姓出行难作为重中之重。重庆中心城区地形地貌很复杂,老百姓出行经常要爬坡过坎,很不方便。重庆坚持公交优先、行人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近年累计建成城市轨道13条、538公里,“量身定制”接驳公交线592条、小巷公交线58条、敬老公交线23条,很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坐地铁、赶公交,如今重庆每天有超过700万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2023年2月17日,重庆两江新区,政务大厅的多个办事区域都设有“川渝通办”窗口。 摄影 罗斌/视觉重庆


  在城市更新上,提出“四增三减”的治理思路。“四增”,是增公共空间、增交通配套、增市政设施、增公共绿地;“三减”,是减人口密度、减建筑高度、减开发强度。近几年,重庆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200多个,完善“一老一幼”等社区服务设施8900多处,加装电梯5500多部,一批老街区、旧小区焕发出“新活力”,民主村、北仓里等改造项目成功“出圈”,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

  同时,重庆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坚持把企业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始终推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2023年7月3日,川渝高竹新区,市民在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业务。 摄影 龙帆 辛飞


  重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数字重庆,设立“渝快办”数字政务平台,目前28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中,80%都可以“一网通办”,为上万家企业配备了8000多名服务专员,“一对一”“点对点”解决企业的难题。重庆坚持法治护航企业成长,成立西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同时,对标国际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着力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并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设立了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还在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个实验室以支持企业协同创新……重庆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不断增强。

  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被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它全长48.5公里,连接渝北区石船镇到市中心。地铁开通前,周边菜农们大多都在石船镇上卖菜,镇上人流有限,菜卖得慢,菜价也低;地铁开通后,菜农们发现,市区的菜价能卖高一点,于是很多菜农就坐上地铁到市里卖菜。

  为了方便老百姓卖菜,重庆在地铁4号线的安检、座位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合理安排,同时在菜场的规划上也做了充分考虑。不少菜市场专门设置“农民背篼菜区”,为菜农们售卖农产品提供便利。既保证了老百姓能够方便地卖菜,也能够方便城市市容市貌的管理,是重庆城市文化和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也是城乡融合、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生动例证。



2024年4月3日6点32分,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背篓专线”,繁忙率先开启。 摄影 刘力/视觉重庆


  近年来,重庆始终把民生实事作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重庆城市漫步,会看到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新变化,700多公里山城步道串起了山与水、人与城,200多个口袋公园点缀着城市边角,每年有20多万大学生因为爱上山城而留在重庆;在重庆农村寻找乡愁,会发现巴渝和美乡村呈现新风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富了农民腰包,涪陵榨菜、奉节脐橙、潼南柠檬、巫山脆李等“土特产”成为了“爆品”“爆款”;放眼重庆的山山水水,会感受到美丽重庆建设的成果,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在325天以上,长江“十年禁渔”3年来监测到的鱼类增加了1倍多;在“开往春天的列车”、白居寺大桥“星际穿越”、洪崖洞的璀璨灯火“打卡”,都能深刻体验重庆是一座有着好风光、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



2023年12月14日,重庆渝中区,游客沿着戴家巷崖壁步道观赏重庆山城。 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872a0ef4-7a64-4d17-b623-48657ab9a867.jpg

太空探索无止境 九天揽月启新程

经过53天的太空“出差”,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携带1935.3克月球样品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成为世界第一个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探测器。

p44-45.jpg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项目部大型邮轮建造管理团队 海上传奇新篇章的谱写者

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p36.jpg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 热血青春开辟极地探索之路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