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21206749657-1920.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图片故事 >> 正文

『核』谐之美 万物共生

2024-08-30      本刊记者 王伊奕 郭莎莎

  海南核电基地位于海南省昌江县海尾镇,濒临北部湾,是中国最南端的核电基地。作为中核集团五大核电基地之一,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也是海南省西部著名的工业旅游景区。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厂区道路两旁,如霞似火的凤凰花在风中摇曳。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1955年1月15日,党中央作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就此诞生。自1970年开展的中国首座核电工程“728工程”算起,中国核电事业已历经半个多世纪。从1991年被誉为“国之光荣”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到现在“领跑世界” 的“华龙一号”“玲龙一号”,中国对核能的和平利用从未停止前进步伐。

  伴随核能“三步走”战略的提出,40多年来,我国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显示,截至蓝皮书发布(2024年4月15日),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在建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次次的测试与探索,一代代核电人辛勤的付出,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汇聚成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的回响,迸发出中国核事业不竭的求索力量与前行动力。

  海南昌江核电基地鸟语花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工厂”。 摄影 刘玄

  在即将迎来核工业创建70周年之际,《人民画报》踏上中国核工业探索之旅,聚焦中国核电超级工程,看中国核电如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在山与海的怀抱中,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探寻核能为实现“核美家园”愿景,建设清洁美丽、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的奥秘。

  从海口驱车近200公里,就来到了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绿野村落、湿地群山里,矗立着一座核电新城,我国最南端的核电工程—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正坐落于此。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其中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跨越山海,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核电)以其活力与创新精神,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和转型的光明之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活力与创新的脉动

  沿海而建的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也是闻名遐迩的工业旅游基地,被誉为“最美核电站”。

  厂区道路两旁,椰树、棕榈树、芒果树、莲雾树、百香果、凤凰花等多种植物交相辉映,迎风绽放的三角梅与如霞似火的凤凰花在风中摇曳,一片姹紫嫣红、鸟语花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工厂”。而这座“花园工厂”的诞生背后,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市县实现绿色转型的样本。

  2007年,电力短缺成为制约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昌江县而言,多年来赖以生存的铁矿资源正在枯竭,传统的水泥生产近年来也存在瓶颈。2011年,拥有“亚洲第一露天富铁矿”石碌铁矿的昌江被国务院列入全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海南昌江核电基地滋养了白鹭、白鹡鸰、朱颈斑鸠等各种鸟类,水牛悠闲地吃草。 摄影 徐丹

  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以核电为龙头的清洁能源产业扛起了昌江绿色低碳工业的大旗。2008年12月,海南核电项目启动“五通一平”(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路、通讯、平整土地),并于2010年正式开工。1、2号机组2015年、2016年相继并网发电。2017年全年,两台65万千瓦机组共实现发电量74亿千瓦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海南省的电源性缺电问题。

  海南核电一期投产以来,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15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88万吨、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11万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及海南省完成“十三五”能耗 “双控”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基地内在建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约3 0 0亿千瓦时,据测算每年可减少标准煤936万吨,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随着海南核电厂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序进行,越来越多的白鹭来到厂区和周边水域觅食,厂区环境越来越优美。

  灵活多用的“移动充电宝”

  在“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施工现场,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作业,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每天,1000多人在建设场地,同时进行着机组建设、安装、调试、运维工作。

  远眺海南核电一期工程。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玲龙一号”是目前全球第一座在陆上开工建设的商用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压水堆,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核能先进堆型示范工程之一,也是继“华龙一号”后中国自主创新重大核电成果。随着“玲龙一号”主控室的正式启动,“玲龙一号”的系统设备进入安装高峰期。

  距离“玲龙一号”如期完工已经越来越近,而在20年前,这一切都无从谈起。2003年,中国核动力院就开始了小型多用途一体化堆的探索研究,以海水淡化、核能供热等需求为目标,完成了概念方案和安全性及经济性评估。彼时,小型核反应堆究竟是什么,还只停留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个概念的认定—电功率30万千瓦以下的核反应堆。

  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赵龙表示, “玲龙一号”的应用场景将会非常广泛。“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无人区甚至市中心。如果把它放到了平台上,它就可以变成一个移动发电站,就像一个移动‘充电宝’一样。小型核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它的影响范围远远小于大型核反应堆,它的控制范围就只限定在厂房围墙。所以说厂房围墙之外人们可以长期安全居住,意味着小型核反应堆可以放置在咱们的市中心或者市郊。”赵龙说。

  小型核反应堆是什么?

  小型核反应堆是指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下的核反应堆。相较于大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的功率只有12. 5万千瓦,虽然功率低,但占地面积小、安全性高、建造周期短、部署灵活,因此被视为核能领域的“移动充电宝”。

  沿海而建的海南昌江核电基地用绿色核能绘就碧海蓝天。 摄影 刘玄

  “玲龙一号”的关键在于“玲龙之心”。相比于传统核电站分散式的设备布置,“玲龙一号”核回路的研发取消了主管道,直接将蒸汽发生器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反应堆冷却剂泵直接与压力容器的连接管相连。这样一来,整个核回路就形成了集成式一体化的反应堆核心模块。“如果说大型核反应堆相当于台式电脑,小型核反应堆就相当于笔记本电脑,那反应堆的核心模块就相当于电脑的主板,是最核心的设备之一。”赵龙说。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管理团队。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截至2024年7月,“玲龙一号”项目已开工36个月,完成27个项目里程碑节点中的15个,预计2026年建成。“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达10亿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8万吨,相当于一年植树750万棵。”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党建工作处宣传科负责人表示。

  除了发电,“玲龙一号”兼具热电联供、水电联供、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自备电厂等多用途。

  “核”力守护,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是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被反复提及的词。如今,核安全文化建设已渗透进基地的每一个角落。

  在“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施工现场,工人忙碌作业。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紧邻核反应堆安全壳的主控室是核电站的控制中枢,操纵员需要经过三道关卡安全检查、输入密码才能最终进入。同时,为了对核电站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专门建立了主控室的模拟机,核电站重要的工艺流程、参数状态和控制逻辑等,都被原封不动地进行了高仿真。实际机组的正常、异常等各种工况都可以模拟出来,以此训练操纵员应对处理各种事故。

  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赵龙(左)与同事韩晓东在 “玲龙一号”常规岛蓄电池室进行检查。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这里与主控制室是1:1模拟的。主控制室相当于我们核电站的驾驶舱,是操纵员监视和控制核反应堆的地方。”今年是小堆操纵员张飞林来到海南核电工作的第12个年头,最深的体会是,“安全文化是核电的生命线,我们平常做每一项工作,进行每一项操作,都要以安全为中心。”

  赵龙,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处副处长,先后负责了海南核电基地全部五台核电机组的建设。从1、2号机组二代改进型机组到3、 4号机组三代机型“华龙一号”再到“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他完成了穹顶吊装、核心模块安装等关键节点。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保障。海南核电1、2号机组自投入商业运行以来,累计安全发电已突破600亿千瓦时。

  为了对核电站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专门建立了主控室的模拟机,核电站重要的工艺流程、参数状态和控制逻辑等,都被原封不动地进行了高仿真,以此训练操纵员应对处理各种事故。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作为高安全的分布式清洁能源,“玲龙一号”可类似常规燃煤热电厂,靠近城镇及工业园区部署,让核能“贴近城市、靠近用户”成为可能。“‘玲龙一号’采用的是固有安全和非能动安全的设计理念。在设计阶段,我们就消除了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发生事故时,也能保证72小时不需要人为干预,反应堆靠自身保证安全。”赵龙说。

  “华龙一号”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施工现场。“华龙一号”是中国核工业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的成果,也是中核集团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成果。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此外,为保护环境和保障公众安全,围绕核电站建有固定式去污洗消站、应急通信基站、应急撤离道路等核应急基础设施,同时通过“双轨”监测制,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和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双方分别独立进行环境监测,在核电基地周围10千米至30千米范围内,选取水、土壤、空气、植被、蔬菜、禽畜等环境样本,进行实时或固定时段取样检测分析。

  海南核电环境监测人员正在分离样品中的锶。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海南核电环境监测人员正在进行锶-钇分离。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海南核电环境监测人员演示核电厂辐射环境检测系统(KRS系统)。 KRS监测子站是核电站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采集环境γ辐射数据和气象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KRS中心站进行处理和管理。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历年的检测数据结果表明,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周边环境介质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及环境γ辐射剂量率均处于本底水平范围。”海南核电有限公司环境应急处环境监测工程师张小兰说。

  用核电赋能美好生态

  阳光下的大海宁静蔚蓝,一座蓝白相间的灯塔在远方矗立。这里是昌江县海尾镇塘兴村附近的工业用海,方圆约7000公顷,距离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仅1公里。巴掌大的白蝶贝整齐地挂在养殖片笼上,等待复壮、插核后,被投入到附近海域进行试养。

  白蝶贝成贝海底增殖床。巴掌大的白蝶贝整齐地挂在养殖片笼上,等待复壮、插核后,被投入到附近海域进行试养。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作为一种生活在亚热带的贝类,白蝶贝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同时也是世界稀有的最大、最优质的珍珠贝之一,对于生长海域海水水质要求极高,被誉为“珍稀瑰宝”。

  海南核电白蝶贝珍珠成品。 摄影 刘玄

  近年来,海南核电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开展了白蝶贝科研试养殖等生态保护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白蝶贝又可以抑制浮游藻类的大量滋生,防止水质富营养化,从而保障核电机组安全运行,实现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核电高质量发展。

  莹润光滑、颗粒硕大的白蝶贝珍珠,是核电能源清洁安全发展的有力证明,距离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仅两公里的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则用20年时间实现了从昔日荒沙到绿色湿地的巨变。

  茂密繁杂的植被像条厚实的绿毯。头戴渔夫帽、身着防晒衣,拿起相机踏着湿滑泥泞的小路观测、拍摄、巡护、记录,是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薛美丽的日常工作。20年前,海南海尾湿地公园所处的海尾至昌化一线海岸,还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沙地,是海南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

  薛美丽,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2019年,薛美丽作为随军家属进入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如今,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生态环境良好的湿地公园已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的乐园。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野牡丹

  鸡屎藤

  2017年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9年,42岁的薛美丽作为随军家属和丈夫来到海南,进入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与湿地接触得越多,投入的情感越多。它们会让我着迷,我有义务有责任去保护好它们,把它们的美展现给公众。”

  条纹蝇虎

  大头蚁蟹蛛

  霸王岭睑虎

  薛美丽口中的“它们”,就是生活在这里的珍稀动植物。

  猫头鹰

  霸王叶春蜓

  达摩凤蝶

  2021年9月,在海南已117年未监测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棉凫被记录;同年12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现身湿地公园,是湿地公园出现的第一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是黑脸琵鹭首次在昌江被记录;2022年3月,鹤鹬首次在湿地公园被记录;2023年6月,一对紫水鸡成鸟带着6只紫水鸡幼崽在湿地觅食,这是海南首次记录到6只幼崽同框的画面;2024年4月27日,12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现身湿地公园,创海南彩鹮数量记录新高……

  黑脸琵鹭

  彩鹮

  黄苇鳽

  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是海南昌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向好的有力见证。如今,作为海南昌江天然“城市之肾”的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海南岛重要的越冬水鸟栖息地,也是海南省内罕见的保护较好的滨海内陆淡水沼泽湿地。

(供稿 孙智良 付万嘉)

长城【山雨欲来】1998年.jpg

光影流转 遗产永恒—中国世界遗产的影像诗篇

晨曦微露,清风徐来,大地似乎被一层淡淡的金色纱幕轻轻覆盖。在这宁静而神秘的时刻,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吸,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00-试开篇-076-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通运营。.jpg

中国经济 底气与力量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开放共赢、交融共享始终是中国在经济上拥抱世界的姿态。

p36.jpg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 热血青春开辟极地探索之路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