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聚焦中国—中亚峰会 >> 正文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铺就能源新丝路

2023-05-16      撰文 本刊记者 静图

  2023年1月5日,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宣布,2022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国内输气432亿立方米,日输气在1亿立方米左右,创历史新高。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首条从陆路引进的天然气跨国能源通道。由于这条管线途经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历史名城、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延展,因此被誉为新时期的能源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大动脉。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跨国能源通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全长1833公里,总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600亿立方米。(图片来源:新华社)

  运送天然气超过4000亿立方米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到20.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20%,主要集中在里海、滨咸海和锡尔河等7个油气盆地,其中土库曼斯坦一国的天然气储量就占到整个中亚的70%以上。

  天然气以清洁环保而著称,由于燃烧时呈现蓝色也被称为“蓝金”。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虽拥有丰富的“蓝金”,但长期以来受困于技术、资金等因素,难以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此,中国与中亚各国不断加强在能源合作领域的优势互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也由此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项目。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全长约一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之一,起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管道在中亚地区全长约2千多公里,分ABC三条管线,其中土库曼斯坦境内长188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长530公里,哈萨克斯坦境内长1300公里。

  四国的万余名石油工人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工作,经受住了沙漠腹地高温、严寒、风沙的严峻考验,三条管道线路最终建成。如今,管道已安全运行14年,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运送天然气超过4000亿立方米,使中国5亿多人口使用上清洁能源。

  盘活中亚地区气田资源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极大地盘活了中亚地区的气田资源。以土库曼斯坦为例,该国的天然气田具有高压、高产、高温、高含硫、高二氧化碳、高矿化水等特点,开发难度极高。其中,阿姆河右岸勘探开发项目无疑最受关注。在中企实施阿姆河右岸勘探开发项目前,这片地区钻井成功率仅为29.9%,是名副其实的“钻井禁区”。而在阿姆河右岸其他地方,同样存在前期勘探失败留下的“火坑”“水坑”“天坑”,一个个蔚为壮观的气坑见证了这里天然气开发的艰难历程。

  中土两国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成功破解了号称世界级难题的土库曼斯坦特殊地层钻井瓶颈,钻井成功率由之前的不足30%提升至100%,十年来已累计完成钻井159口、进尺逾60万米。如今,中企承建的复兴气田一期和阿姆河右岸二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土库曼斯坦形成了阿姆河右岸、马雷—乌恰金、复兴三大气田同时供气的良好格局。

  通过与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合作,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得以进入巨大的中国能源市场。在天然气贸易的带动下,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额较两国建交之初增长1800多倍,中国连续11年保持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为纪念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土库曼斯坦甚至将“石油工人节”改为每年的12月14日,这一天正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的日子。

  擦亮中国品牌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带来的诸多实惠,离不开项目建设者的辛勤努力。开工之初,中国建设者们面临的艰苦条件远超想象——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交流基本靠手、保障基本没有”,然而最大的困难还不止于此。为了保证管道按时通气,还必须在18个月里完成阿姆河右岸项目一期工程28座井场、90公里集输干线及第一处理厂等多项系统工程建设,达到50亿方商品气生产能力。

  面对当地夏季温度高达50℃、冬季低至零下30℃的气候条件,面对这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自中国的建设者没有轻言放弃。在阿姆渡河右岸项目建设中,中石油的攻关技术小组仅历时98天,便唤醒了1993年已经停产封存的萨曼杰佩气田,管道焊接速度提高近两倍,实现了在-40℃的条件下的平稳施工。中企建设者们不但按时完成了任务,还创造了8项土库曼斯坦钻井新纪录,其中,最快的一口井只用了34天便钻成。在一片荒芜的沙漠上创造了天然气管道系统“从无到有”的建设奇迹。据测算,仅项目的物资动迁量就相当于阿姆河右岸火车站15年累计卸货量的总和。

  得益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采量和出口量不断攀升。据土库曼斯坦东方通讯社报道,2021年,土天然气产量837.73亿立方米,出口量同比增长34.8%,达到独立以来历史新高

  “李家班”的故事

  自2009年通气以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不但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沿线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有力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尽人皆知的温暖故事。在阿姆河右岸的天然气处理厂,有一群李师傅被人们称作“李家班”。但他们全都是地地道道的土库曼斯坦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副厂长尤素普被称为“李高山”,一口流利的土库曼斯坦味的四川话经常逗得中方同事捧腹大笑;第二天然气处理厂的副厂长“李大海”,同样是一个地道的土库曼斯坦人……之所以被称为“李家班”,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师父——中国人李高潮。李高潮是中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采气工艺总工程师。他不仅技术精湛,对自己的洋弟子们在传帮带上也尽心尽力,从仪器、仪表的检查到各类设备的操作,从常规生产到应急情况处理,从采气到净化装置操作的各项天然气生产技能,他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当地员工。如今,阿姆河公司项目生产一线138个班组长全部由土库曼斯坦的骨干担任,这些土库曼斯坦师父现在又开始带出一大批土库曼斯坦徒弟。

  据统计,14年来,中企通过在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管道投资建设,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5万多个。在管道30年运营期内,中企还将为当地提供数万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创造税收数百亿美元。更可贵的是,通过朝夕相处与友好交流,中国与中亚国家民众之间的感情更深了。

  2022年1月25日,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通过并发表《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关于建交30周年的联合声明》,肯定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第四条输气管道D线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环保,加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而这将为“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再添浓重一笔。

专题图.png

享民俗韵 传乡土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在华夏大地、遍布于乡野古村,文脉悠久、生生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蕴含着丰富可观的生计资源、生态智慧、民俗文化、道德规范,不仅烛照着乡土中国的悠悠过往、如歌岁月,也如活泉般滋养着当代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描绘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题图.png

【北京中轴线连载之二】文化之脊上的诗情画意

提到北京中轴线,总会让人想到肃穆庄严的格局、恢宏壮丽的建筑、积淀丰厚的遗迹……而我们无意间忽略的那些草、木、湖、石、亭、榭、廊、桥、舟、鱼、莲之属,恰恰是中轴线上最为灵动鲜活、最具生命张力的所在。这条旷世的文化之脊,因园林之美而“血脉”通畅,充满了无限生机。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