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安徽:一带一路”上的“徽派风格”

2020-08-13      

  撰文/袁平红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指出安徽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成为与杭州、南京并列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2015年3月,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合肥被纳入“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范畴。2016年1月15日通过的《安徽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吹响了向“一带一路”进军的号角。2019年,安徽省全域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1月16日,《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正式公布。诸多政策叠加,为身处内陆的安徽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推动力。

  目前,安徽省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签署了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协议。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从2016年的0.7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2.7亿美元,增长了285.71%,涵盖建材、汽车、新能源、农业、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2016年的147.7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79.4亿美元。来皖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从2016年的73家增加到2019年的88家。2019年1-11月,安徽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8.9%,高于全国9.9个百分点。

  多方协作,在“一带一路”开疆拓土 

  2017年4月11日 ,以“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 迎客天下”为主题的安徽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蓝厅举行。2019年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专场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向世界推介美好安徽。近年来,安徽省以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为平台,以“‘一带一路’上的安徽人”大型全媒体新闻采访活动为依托,对外宣介安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成就,讲述“一带一路”上安徽人的精彩故事,展现安徽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风采。

  在中俄“两河流域”(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联邦区)合作机制框架下,安徽省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五期俄罗斯高级公务员研修班,并通过安徽中俄合作交流促进中心开展俄语培训交流会、选派优秀青年参加中俄青年论坛等多种方式,持续深化对俄合作。

  安徽省以中德共建的合肥学院为依托,以合新欧班列为纽带,以中德智慧产业园等为媒介,挖掘皖德合作潜力。出台《安徽省推进与德国交流合作工作方案》,扩大与德国的经贸投资合作,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合作,建立与德国各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的合作就是成功案例。从2017年6月开始,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共建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开发纯电动汽车平台。2020年6月11日,安徽省国资委、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通过云签约方式共同签署了江淮汽车集团投资协议,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江淮大众投资协议、产品组合框架协议,皖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为扩大省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安徽省政府组织有合作意愿的民营企业到非洲马拉维、莫桑比克等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对接,组织中国安徽—保加利亚经贸合作恳谈会,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等,为企业“走出去”寻找商机。

  安徽省政府整合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皖高校资源,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和区域政策研究的同时,培养多语种人才,并发挥这些高校留学生的桥梁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通过组织“一带一路:从中国科大走向世界”系列讲座,邀请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代表介绍他们的国家,促进交流。

  安徽省“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以合肥、芜湖为主导的特征。比如,来自芜湖的奇瑞已进入了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的46个,建立了5个生产工厂和近900家销售服务网点,沿线市场销量占到奇瑞总出口量的75%左右。蚌埠等城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出击。随着“蚌西欧”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蚌埠在“一带一路”的通达能力大幅提升。通过主办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研讨会、中国国际乐器交流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龙舟邀请赛等方式,蚌埠正寻求多种方式,与“一带一路”进行多维度对接。

  安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离不开海外侨胞的信息媒介与沟通。阿联酋安徽商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现有加盟企业100多家。柬埔寨安徽商会现有加盟企业超过60家,涉及房地产、建筑业、旅游业等行业,该商会被列为柬埔寨外办海外联络站。对于进军科特迪瓦的皖籍企业来说,华安东方宾馆往往是他们落脚甚至设立办事处的首选。正是这些海外侨胞等组建的商会、贸易公司等,通过信息传递与分享、市场调查与分析等服务,为准备出海的皖企搭建了桥梁。

  寻找市场缝隙扎根“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种类多样,要想真正实现“五通”,首先需要语言畅通。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瞄准语言畅通的基础性作用,打造多语种翻译平台。讯飞翻译机3.0目前覆盖将近200个国家的语言即时互译。凭借业界领先的凸现文字识别技术,讯飞翻译机还能支持包括中文与英、日、韩、法、西、德、俄、意、葡、泰、阿拉伯语、越南语、印尼语的在线拍照互译。

  货畅其流是“一带一路”的基础。中东地区地处沙漠,再加上历史宗教等各方面原因,中东物流服务提供商相对较少。瞄准市场缝隙,亦邦国际物流集团决定进入中东市场。亦邦的创始人范健生来自安徽合肥。亦邦物流不仅是最早进入迪拜市场的中国物流公司,而且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员工数量最多的中国物流公司。

  安徽是豆腐的发源地。来自安徽滁州的高太平发现缅甸买不到豆腐,于是萌生了做豆腐生意的想法。就这样,缅甸奈克豆制品公司应运而生,豆腐、千张等相关的豆制品开始出现在缅甸市场上。目前,该公司的豆制品占据缅甸80%的市场,已被纳入缅甸的菜篮子工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孟加拉国人口众多,受制于气候和种子等因素,水稻单产低,难以满足1.62亿人口的口粮需求。孟加拉国曾邀请袁隆平院士到孟加拉国进行考察,对进口中国的高产杂交水稻有需求。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此机会,从出口种子开始,逐步转向出口技术、制种推广,向东南亚国家推广杂交水稻。2003-2019年间,荃银高科为孟加拉国筛选出具有推广价值的2个雨季品种、12个旱季品种,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450万英亩,水稻累计增产180万吨。

  文化融合助发展 

  作为安徽省“一带一路”重要参与者之一,国内水泥龙头企业海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38家企业、41个项目,海外员工达3200多人,累计完成投资近100亿元,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再到资本输出、海外建厂的国际化跨越。

  在海外发展中,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是海螺水泥常常遇到的障碍。为了减少语言交流障碍,2018年5月,缅甸海螺和孔子学堂联合举办的缅甸海螺职工大学正式揭牌,并开设汉语培训班。在老挝,海螺水泥积极推进海外人才本土化进程,帮助外籍员工融入海螺管理文化。一方面对属地员工进行职业教育,派老挝员工到中国国内学习,同时让中国员工学习老挝语。

  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由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中铁建铜冠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开发,是安徽省目前为止海外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被视为中国矿业海外投资的里程碑之作。

  米拉多铜矿于2010年完成交易,2015年12月开工建设,并于2019年7月18日建成投产。如今,110多名中方员工和770多名厄瓜多尔员工一起工作。然而,这座由中国投资、中国设计、中国施工、中国制造、中国运营的铜矿,从交易之日起,就面临着中厄文化差异、冲突、碰撞等难题。米拉多铜矿曾一度陷入发展僵局。为了消除部落和社区居民以及中厄员工彼此之间的隔阂,米拉多铜矿专门成立社区工作部,工作人员以平等诚恳的方式,与当地人进行沟通,并援建萨摩拉大桥,解决困扰当地居民长期出行难题;援建服装加工厂,帮助当地社区开展罗非鱼养殖、可可种植等,援助施瓦族舞蹈队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经过多方面努力,逐步化解了对抗情绪,获得了当地施瓦族部落的支持,与当地社区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研究成果)

  (袁平红: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颐和园 三校 7-26(立冬3).jpg

颐和园之冬

冬去春来,一个冬天,经历六个节气。

snap_screen_20200730091443.png

113名“一带一路”建设者出境返岗复工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20200223FS三亚风景如画5-FZ1002840789.jpg

【本刊专稿】海南:逐梦自贸港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30多年来,海南已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