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发挥国际传播中的民间力量

2021-08-23      

撰文/苗绿 王辉耀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际传播需要与时俱进,融汇世界性、本土性、时代性及群众性,打造适应国际环境与自身发展需求的新范式、新模式、新路径、新平台。以中国力量为基础、以中国理念为依托、以中国发展为内容,在广泛国际交流及传播中塑造新的国际叙事方式,不断提升中国可亲可信度及国际话语权,从而为中国和平稳定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与国家综合实力相比,国际话语权尚待提高。

  某些西方舆论看衰或抹黑中国的发展,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及体制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用了几十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既没有通过殖民掠夺,也没有通过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来攫取利润,这样的发展难以用西方习惯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中国政府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天然的义务和责任,这也反映了中西方体制之间存在极大不同。西方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认知模糊不清,所以无论在媒体报道、学术研究还是在政策制订与实施上,常常出现偏见、误读乃至误判。

  信息差也导致西方对华的认知偏差。20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对华报道中常将中国描绘成一个神秘古老、充满原始风情的国度。但在90年代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深入发展。西方既担心中国迅速发展导致全球资源重新分配,又担心中国强大后重建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等级化世界秩序,使西方从此失去对世界秩序的话语权。他们往往以自身的殖民历史认知来构建想象中的“中国霸权”,形成了非理性的判断。

  主动设置议程  更多发出中国声音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西方的指责与误解,中国总体上在国际发声还比较少,传播力及影响力也还不足,需要更多发出自己的声音,使受众认知多元化,进而建立外界对中国积极正面的认知。

  首先,要正面面对西方关于中国的话题,用事实和数据进行说明、澄清和解释。除了常规官方宣传路径外,还应扩大民间声音,利用西方的新闻、社交媒体、公共话题平台,以文字、视频等方式,用西方的语言解析事情背后的逻辑以及隐藏的真相。即使这样的声音容易被淹没,也需要努力发出中国的声音,在互联网上留下记忆。

  第二,面对西方责难需要主动设置议程,提出建设性方案,不能为了辩论而辩论。当遇到谈判矛盾点时,提出解决方案,用建设性的态度商量应对,避免更加激烈的观点冲突。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议程设置中,提供公共产品,掌握话语的主动权。

  第三,要习惯西方语境下的表达方式,采用有实际内容、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容(西方传播学中的“接近性”[proximity]和“人情味儿”[human interest])。既要主动掌握话题,实现逻辑自洽,提升说服力,还要立场鲜明,不惧怕引发争议。

  民间力量是加强国际传播的生力军

  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可以将个体观念及影响力放大,有时甚至超过官方渠道。个体观念及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所在环境及文明特质。活跃在国际舆论场上、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影响力的人士,能够凭借其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改善中国国际形象。

  专家学者是中国国际叙事的中坚力量。通过国际传播重塑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配合,更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视角多方位研究成果。只有研究做扎实了,传播力才会有坚实支撑。各领域专家学者因其专业性而更具权威性,可通过接受外媒采访、参加国际论坛会议、在国际主流媒体及期刊发表文章等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智库作为思想库、人才库,可以储备一批适合在国际舞台有理有力发声团队,并将其拥有的国际声誉转化为国际影响力。除了开展更多国际交流与对话,智库还可在国际问题研究、国际议程设置、引导国际舆论、参与全球治理、影响国家涉外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更具建设性作用,成为中外各领域交往的桥梁纽带。

  中国的跨国企业能够直观地体现出中国经济、科技及贸易实力的变化。企业在跨国发展中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通过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价值与企业文化,可为改善中国国际形象带来非常积极正向的影响。

  总的来说,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相辅相成,民间力量通过贴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群体进行灵活的精准传播,可使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更具鲜活性、真实性、多元化及可信度。

  苗绿: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