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智力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与思考

2021-08-23      

撰文/李月美 孙敬鑫
  2016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华沙出席丝路国际论坛时提出,智力先行,强化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的研究,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做好桥梁和纽带;同年6月2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再次明确提出,中方倡议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

  智力丝绸之路的主要目标是推进沿线国家人才培养和智力交流。提出五年来,智力丝绸之路建设在国内与国外、学界与业界等不同层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

  智力丝绸之路建设步向繁荣

  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包含着智力的因素。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来自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0余家知名智库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等国际机构,在西班牙马德里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国际智库网络”。2016年2月,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正式启动,倡议相关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慧支持和社会依托,更好地发挥智库咨政建言和人文交流的作用。

  智力丝绸之路概念正式提出以来,相关进展更加明显。在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举办了“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同年12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咨委会由有关国家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工商界领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士组成,作为非营利性、国际性政策咨询机构为“一带一路”和高峰论坛提供智力支持。

  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举办前夕,由人民日报社发起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深化“一带一路”媒体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有来自全球86国的182家媒体加入该联盟。几乎同时,新华社研究院联合15家中外智库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合作委员会是一个开放型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参与方主要是智库和具有智库职能的媒体机构,同时包括国际组织、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以个人名义参与的知名学者。其宗旨是服务国际智库、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各国专家学者,推动“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和思想交流,促进理论创新、成果共享、知识传播和人员往来。

  五年来,除官方机构、智库和媒体外,国内高校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与国际同行加强交流对话的双多边机制也越来越多。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与相关方面合作,先后成立了中日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中哈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中白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与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共建了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共建了首个埃及“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和泰国易三仓大学联合建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2015年10月,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7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达成《敦煌共识》,决定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倡导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2016年4月,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高校在西安加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18年10月,英国、美国及欧洲、亚洲的56所学术机构一起组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旨在支持和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所涵盖地区的学术机构之间的联合研究。

  在上述合作研究网络平台的支撑下,“丝绸之路学术带”初步形成,推动相关研究成果频频问世。近年来,海外每年大约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数十种,发布各类专题报告数百份、论文上千篇。国内的智力研究成果更是数不胜数。中国智库结合专业所长及学科优势,建构相关评估评价指标体系,连续推出系列蓝皮书,已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与中国战略支点布局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安全蓝皮书》等,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事实证明,智力投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直接助力。印尼国际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董事约瑟夫•瓦南迪2019年5月在《雅加达邮报》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其所在机构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印尼参与“一带一路”及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意义开展联合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作为重要反馈意见提交给了两国政府,并成为提高印尼公众对“一带一路”认知的媒介。

  高质量建设阶段需要更多智力支持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人才和理论创新是关键。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一系列新情况、新形势的出现,都对智力支持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一带一路”建设单列成章。有所不同的是,表述由之前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变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相契合。

  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现很多新变化。政策沟通方面,需要提出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机制对接、项目对接的整体合作框架。设施联通方面,需要更多考虑可持续、抗风险等因素,兼顾项目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贸易畅通方面,需要深化与沿线国家在经贸领域的互利共赢,扩大双多边投资贸易规模。资金融通方面,需要建立健全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民心相通方面,需要逐步构建与对外开放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人文交流新格局,更好地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很多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及全球蔓延,客观上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严峻挑战,对“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以来,外界直接对“一带一路”的担忧逐渐增多,涉及劳动力短缺、海外投资减少、项目收缩或取消、借贷速度放缓等话题。另一方面的挑战则来自美西方的所谓“反制”措施。今年6月,先是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宣布重启名为“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旨在为新兴市场提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外的选择;接着是G7峰会上,白宫正式发布旨在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抗衡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有德国媒体曾报道,这一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的目的,是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大型建设项目,从而替代“一带一路”倡议。

  在对智力丝绸之路建设提出更高期待的同时,智库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些短板。通过中国知网平台检索发现,截至2021年6月,在“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的专项研究中,国内学界对智力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仅有12篇,而对绿色、健康、和平丝绸之路相关研究成果则分别有87篇、31篇、20篇,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简言之,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前景广阔,但聚智聚力的任务仍然艰巨。

  多措并举推进智力丝绸之路建设

  成就“一带一路”事业,必须善于集中各方智慧,形成更多高端研究成果,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为“一带一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提供更多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加强合作研究,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提供更多学理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智力投入。各国智库需要深入总结“一带一路”前几年的发展规律、经验和不足,探索提出“一带一路”合作新模式。特别是在当前疫情仍在肆虐的背景下,要重点围绕债务与融资、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科技创新等议题,以及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长期发展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一批有针对性、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及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为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同时,应鼓励各方智库和高校加强研究成果共享,就重大课题集体发声,争取实现共建国家的“智力自足”。

  加强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提供更多有生力量。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重视“一带一路”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可重点发挥外语类院校人文历史语言的优势,加快培养熟悉“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历史的人才,要特别注重培养一些小语种的语言人才。要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情迥异,政治制度不尽相同,法律法规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加强对对象国的了解,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要重视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一带一路”众多项目需要一大批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可重点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劳动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一批青年人才队伍。

  加强政策引导,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提供更多有利环境。鼓励智库发挥“第二轨道”的作用,搭建起智慧与政策的桥梁,为政府决策、经贸合作等提供智力支撑,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对接,沟通情况信息,协调有关分歧,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努力建构“一带一路”高质量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标准所内嵌的发展性、协调性、效率性、可持续性等维度着手,依据科学原则、相互独立原则、系统原则、可比较原则,使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可定量描述“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所选取核心指标间复杂联系的评价模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监测分析“一带一路”建设质量效率状况、协调、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等。

  李月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讲师;孙敬鑫: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