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春城昆明—打造对外交往的人文名片

2021-09-22      

撰文/本刊记者 周瑾
  云南历史上发挥着我国内陆门户的重要作用。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造就了古代史上开放和鼎盛的云南,滇越铁路的修建带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实施的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民族文化强省战略,使云南又变身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作为省会城市以及拉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主力,昆明在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利用26个民族各具风情的民族文化优势以及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水相邻、习俗相近、文化相通”的区位优势,昆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高地,文化出口取得显著成效。


  昆明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昆明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一带一路”也为昆明推进城市外交带来巨大机遇,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澜湄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机制下,昆明的区位优势作用不断凸显。2017年,《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提出,充分发挥昆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5年过去了,昆明人深切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在家门口召开的国际盛会越来越多。

  从1993年至2019年,昆明连续成功举办了26届昆交会和5届南博会,南博会、昆交会、农博会、旅交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5年来,中国—东盟行业合作昆明会议、GMS经济走廊活动周、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等高层次对话合作深入开展,亚洲财富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昆明。2016年起,昆明市连续举办三届“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了中印瑜伽大会、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海外•昆明周、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国家金融与发展国际峰会等高端论坛和大型活动……随着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影响力持续提升,昆明也入选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这些年来,昆明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先后缔结了国际友城23对、友好交流城市18对。法国、德国等27个国家在昆明设立了签证中心,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7个国家在昆明设立了领事馆。2019年1月1日起,昆明对符合条件的53个国家人员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6年1月,全国友协发布中国城市友好交往度排名,昆明在全国25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9,在南亚东南亚的友好数量为10对。国际友城数量位居西部城市前列,在南亚东南亚的友城数量更是位居全国首位,昆明的友城格局逐渐拓展。昆明长水机场成为全球百强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线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直飞全覆盖。泛亚高铁昆明站全线贯通,开通了大理、丽江等地的动车,新开通了8条国际运输公路的班线。


  让昆明故事在世界生根

  在日本的剧院里,《孔雀》舞者的曼妙舞姿让人如痴如醉;在老挝的电视上,可以看到由昆明文化企业译制的《木府风云》《北京青年》等优秀中国电视剧;《太吾绘卷》在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发行平台Steam发行,吸引了众多国外玩家体验这款来自昆明的游戏。

  自2018年被定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以来,昆明持续扩大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南非和印度尼西亚建立了9个国际连锁华文书局,积极搭建对外文化旅游合作新平台,率先发起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组织开展“中法文化之春”交流活动、昆明与苏黎世艺术家交流互访活动等,派出专业院团赴欧洲、南亚、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同样 “走出去”成为文化爆款的还有《吴哥的微笑》。这是一台结合中国创意、柬埔寨元素打造的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大型舞蹈史诗剧,在世界知名的吴哥窟景区驻场演出。自2010年11月开演后,得到了柬埔寨各方的高度认可和来自世界各国游客的青睐,成为中国国有文艺剧团在国外驻场演出时间最长、演出场次最多、观众人数最多的典型。

  近年来,昆明重点支持特色文化产品出口、重点文化企业对外合作、重要文化贸易平台建设等,将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快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一批文化出口项目,建设一批文化出口聚集区,打造一批对外文化贸易品牌,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对进入国家级省级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在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其获得蓬勃生长的动力。

  不仅如此,昆明还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式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更大范围地传播昆明故事,让昆明文化品牌在海外“站得住”。

  以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及其创作的舞蹈艺术作品为核心,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云南印象》《十面埋伏》《春之祭》等系列演出遍布各大洲,在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演出场次超过100场,国外演出平均上座率超过95%。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先后登上英国伦敦皇家节日大厅、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中国新年音乐会”等世界顶级音乐殿堂,用精湛的表演刮起来自昆明的“最炫民族风”,成为来自中国的“文化使者”、展现昆明的“文化名片”。在提升昆明文化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中的昆明风采。


  以昆明为中心的人文交流日渐频繁

  科技人文交流是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重要纽带。2013年,科技部启动实施了“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简称“国际杰青计划”),支持亚非地区4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到我国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开展6个月至1年的科研交流工作。自2015年云南省农科院申报的7项亚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岗位获得科技部批准资助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等创新平台和机构已接受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20余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在陆稻、野生稻、小麦、植物病毒和甘蔗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来自巴基斯坦的锐河曼博士于2017年申请获得中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岗位,现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技术共享和人才聚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满足各国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我们需要共同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每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锐河曼说,自己所在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与40多个国家和近20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40多名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先后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交流。

  2017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两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邀请在岗和6名已完成“国际杰青计划”回国的专家述职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缅甸籍青年科学家辛辛诺,与曼德勒科技大学签署了备忘录协议,就双方合作、学生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促进中缅两国绿色农业的合作和发展。

  为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云南充分利用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的国家级合作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国—南亚科技伙伴计划、亚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引领,聚焦“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增进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科技界人士交流与相互了解,巩固科技创新合作基础,助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人文交流建设。

  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同样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昆明积极整合各方力量,搭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府间教育高层磋商对话、学校务实合作、师生友好往来的平台。以在昆明高校为依托,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办学、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训等,鼓励和支持在昆明高校扩大留学生规模,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交流基地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人员来华留学的首选地。

  未来,昆明将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和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文化赛事和文化节庆活动;编制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规划,制定对外文化贸易措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结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国际友城大会,策划推出一批特色文化活动,突出昆明元素、彰显城市风采,加快把昆明建成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创意之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DUAN9831.png

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