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人文交流促中印尼民心相通

2023-04-24      本刊记者 郑煦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两国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与相互支持推动了地区繁荣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双方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两国秉持平等、对话、互鉴、包容的文明观,传承和弘扬中印尼传统友好,不断拓展各领域合作,丰富人文交流的时代内涵。

  合作机制不断升级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自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成果丰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元首认为,人文交流对加强和扩展双边关系至关重要,同意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扩大民间往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中印尼人文交流逐年密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尼总统佐科共同提议建立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首个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的首个人文交流机制。该机制对于巩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深化两国关系均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对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先导作用。

  中方提出应以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按照机制化、品牌化、大众化的思路,使中印尼人文交流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典范,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促进地区繁荣和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和“暖力量”。

  此后,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举行了3次会议,为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在该机制统筹协调下,两国人文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青年、传媒等八个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2021年,为更好地汇聚资源,形成更大合力,更全面深入、高效务实推进后疫情时代中印尼合作,两国将原有的政治安全、经济、人文三个副总理级机制整合升级,建立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友好关系在后疫情时代结出更多硕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地区内各国人民。

  加强教育与青年交流

  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说:“青年是加强印尼与中国双边关系的重要力量。”包容开放的中国吸引着许多印尼学子来华留学逐梦。目前,在华印尼留学生超过1.5万名,中国已成为印尼最重要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就读于广西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印尼留学生林婉詠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对学习语言感兴趣,而且喜欢和孩子们相处。现在许多印尼的学校都增设了汉语课程,因此我毕业回国从事汉语教育工作,就业前景广阔。”林婉詠说。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建厂,对汉语翻译的需求增加。林婉詠说,去年因疫情原因在印尼进行线上学习期间,她曾做过兼职翻译,在一场展会上协助印尼厂商与中国厂商进行沟通。今年春季学期,她返华复学,开启线下课程,这让她更加期待自己汉语水平的提升。

  随着中印尼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双方语言教育合作发展迅速。目前,印尼政府已批准在19个省开设了数百个中文学习机构,阿拉扎大学、玛琅国立大学、三一一大学等8所印尼高校先后创立孔子学院,推动印尼汉语教育。为使汉语教学更快、更好发展,印尼教育部还陆续推出本土汉语教师队伍培养和规范措施,确立师资力量制度保障,此外还与印尼驻华大使馆和中国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合作,开办了多期印尼本土中文教师培训班。

  在中国,已有13所高校开设了印尼语专业,另有4所高校的印尼语专业正在筹建。此外,还有一些高校设立了印尼研究中心、中印尼人文交流中心等。随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的增多,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新增400多名印尼语学习者,反映了印尼语言文化教学在中国也日益受到重视,意味着推动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的生力军在不断壮大。

  越来越多的印尼年轻人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除了想学习中文,还想掌握职业技能。2017年12月,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波诺罗戈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印尼第一家鲁班工坊,就汽车维修、新能源技术、工程实践创新、无人机技术等开展培训,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扎实的教学内容获得广大印尼师生好评。

  印尼驻华使馆教育文化专员李健表示,在职业教育领域,“一带一路”项目正为印尼学生和工人提供学习知识和技术的机会,推动印尼职业教育和培训走向现代化。他们从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使印尼青年在全球发展中具备竞争力。印尼教育与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司长威坎·萨卡林托表示,印尼期待与中国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深化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百名青年代表团互访、青年领导人交流、高校智库联盟、中印尼交流专项奖学金等双边项目,以及中国—东盟青年营、东盟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国—东盟青年企业家论坛等多边活动,更是促进了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吸引和鼓舞了越来越多的中印尼青年携手合作。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强调,加强青年合作,是深化中印尼两国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未来应该打造更多能够吸引年轻人参与的跨国交流品牌项目,为促进两国相互了解和合作作出积极努力。

  让民心相连相通

  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2016至2017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在印尼雅加达、泗水、棉兰、登巴萨等地开展了多场文艺巡演,深受印尼华人和当地民众喜爱。泗水观众阿古拉在观看演出后激动地表示:“我特别喜欢中华文化和中国传统。希望这样的表演能多来几次,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

  2020年,由中国印尼文化促进会、印尼驻华大使馆、印尼旅游部等主办的首届中印尼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巴厘岛举行。多才多艺的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青少年,用两国传统乐器演奏、民族舞蹈、服装秀等表演,将两国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推动了中印尼文化艺术的交融。

  此外,双方还积极举办了“东方之光”中印尼艺术家联展、中国—印尼艺术家宣纸绘画展、“花好月圆”中秋文化书画交流活动、溢彩华彰——中国印度尼西亚当代绘画艺术邀请展、“群岛之旅”文化节、成都·印度尼西亚文化(电影)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两国艺术家互学互鉴,以文化润民心。

  中国国宝大熊猫成为中印尼人民友谊的新纽带。2017年9月,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彩陶”与“湖春”抵达印尼萨法里动物园,开始了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

  印尼是中国开展大熊猫研究合作的第16个国家。2016年8月1日,中国国家林业局与印尼环境与林业部签署了中印尼共同推进大熊猫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印尼野生动物园签署了一个为期10年的中国印尼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技术协议。印尼主流媒体认为,中印尼针对大熊猫展开友好合作,是两国密切和友好关系的体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国民心相通。

  事实的确如此,作为中印尼两国关系的友好使者,“彩陶”和“湖春”不仅给亲临参观的游客带来了欢乐,也在印尼社会掀起了一股“熊猫热”。越来越多印度尼西亚人开始了解和喜爱大熊猫,由此也开始了解四川和中国,愿意和中国展开更多往来。

  2022年9月,萨法里动物园举行了中国大熊猫成功饲养5周年纪念活动。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陆慷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看到“彩陶”和“湖春”在印尼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为印尼人民带来了欢乐。“彩陶”和“湖春”来到印尼五年来,在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友好交往的新桥梁,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中印尼双方进一步加强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共同为大熊猫保护乃至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20230312_211214_001.jpg

“大美中国”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部分作品展示第三弹邀您共赏!

“大美中国”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呈现中国复兴征程之美、中华文明之美、多彩中华之美、民族和谐之美、壮丽江山之美、幸福家园之美。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