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以交流互鉴 促合作发展

—新时代的新文明观

2023-04-24      李远

  人类历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发展史,不同文明的互动、碰撞、交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可能性,共同绘制出人类世界不断前进的绚丽图景。在文明的和谐秩序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道良方。

  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发展理念,成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推动者,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共生和多样性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文明交流互鉴对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文明交流互鉴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塑造世界文明新格局的必由路径。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汲取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经验,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探索,与文明间的沟通学习、深入交流相融合,以马克思原理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文明间的交往互动中,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彼此间差异,倡导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和谐统一。由中国引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鼓励不同国家尊重本土文化,依照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制度、模式、道路,为世界编织和平、安全、繁荣、开放、包容、生态、友好的文明新愿景。

  文明交流互鉴是化解文明冲突、构建共同繁荣的新世界的重要手段。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唯有尊重文明多样性,跨越文明冲突陷阱,才能找到一条消弭隔阂与误解,化解冲突与斗争的文明间相处之道,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铺设切实可行的前行之路。

  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世界各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世界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供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文明交流互鉴能够推动各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同时赋予这些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

  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自古以来,中国就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和平友好交往中形成了多元包容、互学互鉴的文明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国古代先贤早已认识到世间万物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因此,尊重事物的多样性、致力于多样性的和谐共生,孕育成为中国古老智慧当中的思想精髓。中国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打开交融之门,迎接不同文化,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体系,成就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包容共生文明理念。中国以中国古老智慧谱写了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理想画卷,并提出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成为系统总结中国古代文明观与文明交流实践的智慧结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指引,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致力于同各民族、各地区展开平等和谐的文明交流对话。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旗,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参与到国家间、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之中,以共同参与力促共同合作,同绝大多数亚非拉第三世界保持长期的友好对话与往来合作,并与世界上的主要大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逐渐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外交对话关系。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加强同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多边机制中的协调与合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实现现代化与社会进步寻找机遇,共谋前景。例如,在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中,中国始终尊重东盟国家的政治制度与道路选择,积极推进新型关系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合作文明”之路;对于非洲、拉美等等跨区域的文明世界,中国积极推动创立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等交流平台,建立了与里约集团、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集团等不同文明间的友好对话磋商机制;中国还推动建立了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对话机制,以文明对话为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注入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多次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的基本规律,为世界高瞻远瞩地勾画了“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多元文明发展前路。新时代的中国立足自身,放眼世界,面向全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文明观,为建设美好世界注入力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而努力的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深耕多元文明交流交融,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发力点,创新文明对话合作模式,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为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提供持久强大的助力。

  开创全球文明合作的新时代

  百年变局下,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文明合作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主要推力。当前,国际社会正快步走出新冠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世界的发展繁荣需要各个文明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此打破逆全球化的顽固思维。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需要文明间的智慧与力量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提供深层次的指引。

  在2023年2月给雅典大学希腊学者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中国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化提出的方案便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价值观外交,不针对特定的对象,不拉帮结派,不搞排他性小圈子,尊重多元与差异的人类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事关物质层次上的紧密合作,更需要精神文化层次上的凝聚共识,强化认同纽带。通过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各国加强相互了解、相互认同,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时,不同文明以平等的姿态互相汲取精华,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从而打破民族间、地区间的依附与支配,塑造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生命力的文明生态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新文明观,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架设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这是中国在思想层面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将深刻改变人类文明形态与世界文明格局,开创全球文明合作的新时代,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描绘美好新愿景。

李远: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20230312_211214_001.jpg

“大美中国”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部分作品展示第三弹邀您共赏!

“大美中国”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呈现中国复兴征程之美、中华文明之美、多彩中华之美、民族和谐之美、壮丽江山之美、幸福家园之美。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