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新安全观下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2023-06-05      撰文/李中海

 

  在2022年1月举行的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愿同中亚国家乘势而上,并肩奋斗,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启了“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新时代。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大国竞争加剧,粮食、能源和金融等领域的危机征兆明显,对包括中国和中亚国家在内的整个地区形成严峻挑战。因此,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安全合作也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首倡新安全观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国际安全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为此,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系统阐述了中国政府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中方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此后,中国外交部正式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阐释了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了20个重点合作方向以及5个合作平台和机制,标志着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向实践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份文件提出的核心理念和原则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必将为建设安全稳定的中亚作出积极贡献。

  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倡议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在亚信第五次峰会上,他再次强调:“建设安全稳定的亚洲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就是为了实现地区国家整体安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安全观,不仅对全球安全合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指明了方向。

  推进中国—中亚安全合作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为中国—中亚实现共同安全提供了政策指向,成为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南。只有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安全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才能消除可能导致社会和国家间紧张关系的根源,共同打击威胁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各类极端活动和恐怖主义行径,确保地区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近期发布的若干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和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提出了具体方案。当前乌克兰危机及其引发的政治经济问题以及阿富汗难以走上和平建设之路,对中亚安全稳定构成现实威胁。如何有效解决上述两大问题,不仅是摆在中亚国家面前的艰巨任务,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中国政府发布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和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正当其时。中国对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既坚持尊重各国主权,也提出了解决危机的具体措施。这些主张充分体现出中国坚持和平原则、劝和促谈的大国担当。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支持阿富汗温和稳健施政、和平重建、坚决有力打恐,呼吁加强反恐双多边合作,合作打击盘踞在阿富汗的“三股势力”等,将对阿富汗及地区和平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中亚国家来说,要实现长治久安、稳定繁荣的目标,安全是根本保障,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中亚国家间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要在综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近年来中亚国家在地区治理和解决国家间分歧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包括上合组织在内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中亚峰会及相关机制的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李中海: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题图.png

【北京中轴线连载之二】文化之脊上的诗情画意

提到北京中轴线,总会让人想到肃穆庄严的格局、恢宏壮丽的建筑、积淀丰厚的遗迹……而我们无意间忽略的那些草、木、湖、石、亭、榭、廊、桥、舟、鱼、莲之属,恰恰是中轴线上最为灵动鲜活、最具生命张力的所在。这条旷世的文化之脊,因园林之美而“血脉”通畅,充满了无限生机。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