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古老西安的新起点

2023-06-05      撰文/本刊记者 周瑾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也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在古丝绸之路上耀眼夺目。进入21世纪,千年古都西安再度置身于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西安近年来加速推进自身国际化建设,以硬科技为基地、赋能支柱产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这一国际化发展模式逐渐凸显。随着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断补充完善,西安正在自身与国内、国外的多层面互动中加速发展。
  抢位亚欧陆海贸易新通道
  近年来,西安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对内,打通北上通道,联通南下渠道,与青岛港、唐山港等实现制度化合作。在与中亚地区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稳定合作的同时,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济互补,持续挖掘东南亚市场的潜力。
  目前,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制与规模持续扩大。根据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共开行4639列,增长20.8%,运送货物总量411.7万吨,增长43.4%,重箱率100%。仅在2023年前两个月,长安号就开行668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2018年以来,长安号几乎以每年跨越一个“千列”的开行量高速增长,各类商品源源不断通过长安号运往世界各地。2021年5月13日,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中亚回程公共班列顺利抵达西安国际港站,中亚回程班列从此实现常态化、公交化运行。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说:“与以往‘包车’模式的中亚回程班列相比,‘公交车’模式的公共班列,降低了货代公司和境外客户的集货时间,不同客户、不同货物可在固定时间搭乘回程班列,快速从中亚抵达西安国际港站,较以前节约了5至6天,综合运输成本降低了10%左右。”
  目前,长安号国际干线增加至17条,“+西欧”集结线路达19条。面对2022年剧烈变化的国际形势对运行线路的影响,长安号积极调整线路,加大中亚班列的开行力度,探索推出跨黑海、里海的南线新通道,为国内和国际的贸易、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有效缓解了订单积压的压力,为国内和国际企业开辟了新的国际贸易市场。
  为了完善并补充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西安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积极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新交通枢纽,初步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通达世界”的航线网络布局。
  陕西身处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西安则是距离欧亚大陆地理中心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对于不靠海、不沿边的陕西及省会西安来说,航空运输无疑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捷径。如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承担了陕西省98.6%的航空货运业务量,已从传统的单一客货运输发展为具备强大影响辐射力的城市经济综合体。
  扎实推进国际合作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更多货源,也为西安与中亚地区的农业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是西安著名的粮油企业,经过多年融合发展,爱菊集团目前已建成以哈萨克斯坦园区为集结中心、新疆阿拉山口园区为中转分拨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集散中心的“三位一体”跨国物流供应链体系,打造“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全产业链,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优质粮食产品供应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爱菊粮油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基地150万亩,累计向国内输送优质原粮12万吨,为中哈两国提供了近1000个就业岗位。前不久,爱菊粮油“一带一路”农业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汇编出版的全国首批《新型消费发展典型案例》。
  杨凌示范区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同样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在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上,杨凌示范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唯一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受邀就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同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内容涉及跨境贸易,海外园区体系搭建,品种技术海外试验示范,国际农业产能合作模式打造等内容。这些深化合作的探索举措和经验做法,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农业助力。
  作为能源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纽带和支撑点,近年来西安还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2014年,西安市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全面合作,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进口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同时开展在新能源、清洁能源以及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2017年陕京四线工程干线全线贯通,将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
  日益深化的国际产能合作,在不断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的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发展的新动能。陕西建筑行业龙头企业陕建集团采用股权合作、融资租赁、属地化经营等模式,相继承接了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医院等海外重点项目,市场分布从13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7个,连续获得5项“境外建筑工程鲁班奖”,合同签约额以每年20%以上速度增长;我国重卡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陕汽重卡在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产品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保有量超过20万辆。无论是产品、品牌输出,还是技术、资本输出,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以开放促高质量发展、以合作促高标准共赢的新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传承千年人文脉动
  文明因交流而多姿,因互鉴而丰富。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先后在西安举行,加强了西安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人文交流。
  近年来,西安大力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计划”,规划建设了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长安塘村中国农业公园、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易俗文化旅游片区、沣东华侨城、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传统与现代交融,古典与时尚碰撞,彰显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人文风采。
  “在西安遇见世界”。2022年西安国际友城展的这句口号,传递出西安的底气和豪情。近年来,西安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4月,西安与32个国家的3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在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土库曼斯坦马雷市、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迄今已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加盟并开展多元合作;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在2022年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教育和青年交流分论坛上,西安市政府发布了《西安市“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专项奖学金管理办法》,宣布西安市将连续三年招录来自“中亚五国”的450名优秀留学生来陕进行本科或专科学历教育,培养一批对华友好、热衷从事与中国外交、外贸或文化交流活动的高层次人才。
  如今,西安已成为中亚五国乃至“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地之一。留学生群体正作为文化交流的主力军,自觉担当起丝路沿线文化传播交流的使命,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相通贡献一份力量。正如来华学习中医药专业多年的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马文轩所言:“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站在新的起点,西安搭建起对外交流对话、民心相通的桥梁,续写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心意相连、携手共进的动人篇章。
(本文图片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提供)
 

 

  

题图.png

【北京中轴线连载之二】文化之脊上的诗情画意

提到北京中轴线,总会让人想到肃穆庄严的格局、恢宏壮丽的建筑、积淀丰厚的遗迹……而我们无意间忽略的那些草、木、湖、石、亭、榭、廊、桥、舟、鱼、莲之属,恰恰是中轴线上最为灵动鲜活、最具生命张力的所在。这条旷世的文化之脊,因园林之美而“血脉”通畅,充满了无限生机。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