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用文化符号搭建丝路金桥

2023-06-05      撰文/本刊记者 周瑾

  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有一座以艺术家舒勇名字命名的艺术空间。美术馆每一层都有不同主题的展览——在“每日一画”展厅,陈列着舒勇从近千件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作品中遴选出的部分作品,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伟大的中国抗疫精神;在四层“丝路金桥”展厅,无数个透明的水晶花球密布悬置在天花板上,陈列着舒勇2013年参展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古歌砖》等部分作品……
  与舒勇的对话就从这里展开。
  在交流中取得共鸣
  2013年,舒勇选择了1500个最能代表中国社会和民众生活的热词,包括“新型城镇化”“异地高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通过谷歌软件翻译出来后,用毛笔进行书写,进而将这1500个词句分别嵌入琉璃砖中。这件装置艺术作品《古歌砖》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谷歌可以翻译语言,却难以传达语境。“古歌砖”里的翻译大多生硬甚至不知所云,比如“压力山大”被译成了“很大的鸭梨”,《西游记》被译成了“一个猴子的故事”等。这种翻译是不可能传达真正含义的,而人类的许多问题正是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的——这正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含义。
  《古歌砖》的创意源于舒勇在瑞士举办的一次个展期间。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收藏家乌里·希克先生邀请舒勇参观他的古堡。当时,舒勇非常认真地用中文介绍自己的作品,略懂中文的希克也面带微笑用简单的中文单词给予了回应。可是,之后舒勇发现希克基本没听懂自己在表达什么,他的回应仅仅是出于礼貌。词不达意,使双方彼此之间有堵无形却真实存在的厚墙。
  又有一次,舒勇去德国时,一位当地朋友请他到家里吃饭。期间舒勇的翻译和德国朋友秘书有事同时出去了片刻。为避免尴尬,德国朋友掏出手机用软件来翻译沟通。但最终沟通的结果南辕北辙。“他说晚上请我去听交响乐,我理解成晚上去左边的地方喝啤酒。”谈及往事,舒勇说。
  这两件事让舒勇明白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就是一道天然的“墙”,使东西方的交流出现障碍。“所以,有了这堵‘墙’之后,我发现需要建一座‘桥’来打破沟通的障碍。”
  丝路金桥既是历史桥也是时代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万物相联的“地球村”;另一方面,人们愈来愈陷入“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身边却看不见”的孤岛状态,因缺乏信任带来的隔阂对抗日益增多。
  基于这样的认知,2013年,舒勇创作了另一个装置艺术作品《丝路金桥》。他用近两万块透明金砖,以中国赵州桥为原型,搭建起了一座金色桥梁,以此代表世界人民美好愿望的交流和沟通。谈及《丝路金桥》的创作理念,舒勇介绍,“桥是代表连通的公共符号。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桥。桥是我们解决障碍、到达彼岸的载体。在这个基础之下,我们再去寻找大家的共鸣。”
  在舒勇看来,这座金桥是中国和世界的沟通之桥、和平发展之桥、心灵沟通之桥的象征。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既要有自己的特色,还要跟国际接轨,要找到能让国际社会感同身受的心灵体验和视觉共鸣。选择以赵州桥为原型,因为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它代表着历史与现代的承上启下,象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
  在《丝路金桥》中,每一块金砖的内部熔铸丝绸制作的手工花,汇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53个国家、94座城市的“国花”或“市花”。舒勇介绍说,“花是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国花更是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是人们公共情感、性格的文化符号。”通过国花把各国的文化、情感融入进来,正是表达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寓意。
  除了国花这一艺术符号,舒勇在《丝路金桥》中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琥珀材质。“丝绸之路”在西方又被称为“琥珀之路”。舒勇认为,文化交流应该寻找共同价值,激发那些让大家产生共鸣的公共情感。“我希望的是会心一笑,一个动作、一个姿态或者眨一下眼睛或者打一个手势一瞬间就能明白,当然这是非常不容易实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只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让作品产生更为深远的价值。《丝路金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巧妙的现代艺术方式,进行精准的表达,也收获了国际大奖。作为创作者,舒勇从中感悟到,在当今的视觉文化浪潮之中,视觉符号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大众传媒构建外部世界的重要的方式。中国需要打造一批文化符号,润物无声地推介国家形象,传递我们的思想和文化。
  于是,舒勇计划把红船、巨轮、龙舟、方舟、飞船等不同舟船的象征意义与形态,概括提炼为雕塑作品《命运之舟》。“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舟”,舒勇说。
  “一带一路”需要文化符号
  如今,大型装置雕塑作品《丝路金桥》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等高级别盛会上的主体景观,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诉说着中国悠久历史的传承、开放包容的理念、文明大国的担当。
  回顾创作路,舒勇说自己越来越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频共振”有多重要。“我的创作在社会上,不在创作室里。”多年来,舒勇持续不断地以艺术的方式,创造性打造“符号化”的艺术创作模式,围绕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发展主题,着力创造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符号。
  “好的艺术作品应该超越个人经验和体验,从国家、社会层面担当起某种使命。”舒勇说。只有把艺术放置在民族、国家、世界的大语境中,用中国艺术形式的作品传达中国价值观,用国际化的艺术语言传达中国思想,用艺术的方式深刻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才能极大地拓展艺术的维度,超越艺术家个体体验与经验。他认为,一个文化符号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再好、再有创意的符号,如果不被应用,就很难被认知。“我们应该向世界传达我们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同时找到相应的载体和符号。”
  作为一名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公共艺术家,舒勇近年来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打造当代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性。2006年,舒勇团队将数百个中国文化标志性符号拿到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做随机调研,但能被迅速识别的却寥寥无几,受访者不知道孔子、老子,只知道天安门、熊猫、李小龙。而当团队将超人、迪士尼、白宫、总统山等数百个代表美国的文化符号在天安门广场调研时,受访者对无论商业标志还是地理标志却都耳熟能详。舒勇意识到,无论是字母还是电影形象,输出的文化符号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需要相应的载体和符号,向世界传达我们的价值观。”
  今年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舒勇就围绕“中国如何向世界推出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建言献策。在提案中,他不仅鼓励设计师和艺术家将文化符号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这些文化符号深入人心,还建议“以国家级高规格盛会为平台,推广国家文化符号,让世界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在专门机构的主导下,让体现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气派、兼具中国美感的东方文化符号矗立于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舒勇认为,应该运用国家力量来打造国际性、具有广泛认知的国家文化符号,并把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其在国家文化战略体系中的定位。同时,在中央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成立推动国家文化符号发展的专门机构。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一次好机会。舒勇建议,以此为契机,分类别、分批次、分阶段性认定以“一带一路”为语境的一批与新时代、“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国家文化符号。“中华文明的历史超过5000年,是一座文化符号宝库。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新时代重新认识它们,挖掘它们在当代的价值。”
 
题图.png

【北京中轴线连载之二】文化之脊上的诗情画意

提到北京中轴线,总会让人想到肃穆庄严的格局、恢宏壮丽的建筑、积淀丰厚的遗迹……而我们无意间忽略的那些草、木、湖、石、亭、榭、廊、桥、舟、鱼、莲之属,恰恰是中轴线上最为灵动鲜活、最具生命张力的所在。这条旷世的文化之脊,因园林之美而“血脉”通畅,充满了无限生机。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