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拉布火车站 摄影/秦斌(人民画报)
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参与方。地处非洲之角的埃塞除了因非洲联盟总部位于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而被称为非洲的“政治首都”外,近年来还因为重视并大力学习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取得快速工业化发展。今年年初,中国外交部长访非第一站就选择了埃塞,充分说明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两国关系的紧密和中方对发展同埃塞关系的重视。当前,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政治互信牢固,高层交往频繁,双方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卫生抗疫、和平安全等领域都开展了富有成果的合作,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高层交往发挥引领作用
中埃塞两国间的友好交往其来有自。早在1964年,埃塞就是周恩来总理率团首访非洲十国的目的地之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访非洲期间专门同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举行会晤。2014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选择埃塞作为任内首次非洲之行的首站。同年7月,曾留学北京大学的埃塞总统穆拉图也成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从梅莱斯到海尔马里亚姆,再到目前的阿比·艾哈迈德,历任埃塞总理都高度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中埃塞两国都将对方视为本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和战略选择。应当说,在两国领导人之间业已建立的良好工作关系、个人友谊以及密切的高层交往,为两国政治互信及双边关系持续深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有着5000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埃塞则是世界目前公认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中国埃塞历史上都曾经遭受外敌入侵,两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和独立备感珍惜。两国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发展是实现民族振兴的第一要务。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和配合,相互学习和借鉴治国理政经验,支持对方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006年10月,埃塞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在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及北京峰会开幕式时曾这样表示,“中国奉行国家间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使非洲有机会与之建立以互信为基础的伙伴关系。50年前我们在反抗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争取充分行使主权的斗争中,开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50年后我们再次重申中非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段话道出了中埃塞两国牢固伙伴关系的真谛。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希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埃塞是非洲和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各领域友好互利合作成果丰硕。两国自1970年11月建交以来,各方面互利合作发展迅速。2003年至2013年,中埃塞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13倍。202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7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埃塞最大投资来源国和最大贸易伙伴,埃塞则是中国产品、设备、技术和投资在非洲的主要市场。
2006年以来,中国为埃塞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创造了埃塞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第一。如埃塞已投入运营的第一条收费高速公路、第一个风电项目、第一条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以及提露内斯—北京医院、孔子学院等,成为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丰硕成果的生动写照。
作为东非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亚吉铁路连接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被誉为埃塞的运输生命线和“新时期的坦赞铁路”,是继上世纪70年代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亚吉铁路自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运输收入保持着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原本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之间一个星期左右的货运时间缩短为13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运力和商业周转效率。亚吉铁路创造了“由一条铁路带动一条经济带”的亚吉模式,通过修建铁路、配套投资运营工业园区,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拥有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以及强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非洲大陆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以期实现其经济从前工业化社会到全面工业化的跨越性发展。埃塞把握住了这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埃塞朋友常说,“虽然我们没有石油天然气,也没有铜矿铁矿,但我们的优势在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正确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此言不虚,埃塞近20多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下,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制造业建造、农业等重点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大大推进了埃塞工业化发展进程。
2022年4月,埃塞公布了振兴经济的三年计划,旨在使农业、制造业、采矿业、旅游业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等成为埃塞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力争工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7%。在埃塞政府20个大型工业园建造计划中,中国已援建完成了其中的6个。其中,埃塞东方工业园成为中企在非洲集聚投资的一个亮点和示范区。该工业园是由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资建立的。据世界银行2022年11月发布的埃塞工业园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东方工业园的示范效应下,埃塞国内已建造并运营了18个工业园,其中13个为埃塞政府投资,5个属于私人投资。在不到10年时间,工业园已创造9万个就业岗位。疫情前的2019/2020财政年度,工业园净出口快速增长到1.63亿美元,接近埃塞整个制造业出口额的一半。最早落户埃塞东方工业园的中国鞋业生产巨头——东莞华坚鞋业集团,自2011年底投资建设以来,已经成为中非产能合作的排头标兵。如今,年产超过500万双女鞋的华坚(埃塞)鞋厂是埃塞最大的鞋业出口企业,占埃塞鞋业出口的65%以上。2017年9月1日,埃塞政府授予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先生“埃塞工业之父”的荣誉称号,感谢他对该国工业发展的贡献。当地学者认为,埃塞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的做法,正是借鉴了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埃塞政府希望依托工业园改善、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非洲下一个制造业中心,助推经济加速发展。
在非洲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埃塞走在了非洲工业化发展前列,创造了“非洲发展型国家”发展的奇迹,这也是中国—埃塞经贸合作的生动体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实践对埃塞来说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埃塞从中受益匪浅。”埃塞俄比亚外交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马鲁库这样说。
2016年10月,亚吉铁路中国员工和当地建设工人庆祝火车站完工。 摄影/秦斌 (人民画报)
中埃塞合作未来可期
从1970年建交以来,中埃塞两国本着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运用后发优势推动工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埃塞也正在实施五年“增长与转型计划”和“2025中等收入国家愿景”。正如国家副主席韩正在2023年6月29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的:“中方愿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高质量发展为非方提供新机遇,推动中非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中方坚定支持非洲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将深入推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同非洲国家持续深化战略对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着力提升联通水平、共同聚焦可持续发展、坚定推进开放发展,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未来,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仍将携手努力,打造双边关系的“升级版”,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2019年1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问埃塞时表示,期待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形势下在三个方面继续走在中非关系前列,发挥示范作用。这三个方面是:希望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政治互信走在前列、希望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共建“一带一路”走在前列、希望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国际事务合作走在前列。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同为发展中大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在国际舞台上也可以在安理会改革、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协调配合,维护两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埃塞合作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未来合作可盼可期。
贺文萍: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中轴线两侧,胡同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名人故居、历史遗址、四合院、老字号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交织出古都文化的千姿百态。这其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建筑,这就是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