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21206749657-1920.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察 >> 正文

培育氢能新质生产力 引领绿色发展新动能——探访燕山石化

2024-10-16      郭莎莎 摄影报道 / 人民画报

  2024年10月15日,本刊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中国石化燕山石化生产氢气的场所,探访了解氢气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之路。
  2018年7月,中国石化成为北京冬奥会官方油气合作伙伴,在燕山石化启动建设冬奥会氢气新能源保供项目。燕山石化全力投入项目建设,开展技术选取和设备攻关,确定依托企业的氢气资源,采取变压吸附(PSA)提纯技术生产氢气,并采用橇块化预装设备,有效缩短了工期。氢气新能源装置设计规模为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于2020年3月27日实现顺利开车。
  2021年10月8日,燕山石化厂内加氢示范站建成投用,同时一次投用了37辆氢能叉车。该示范站配备一套500公斤/天氢气充装设施,可为企业内部氢燃料电池叉车加注氢气,这也是目前国内投用数量最多的氢能叉车示范应用场景。
  根据中国石化部署,燕山石化积极与石科院合作,开发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技术,2021年11月4日,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首套PEM制氢示范站在燕山石化投用。
  2022年2月4日,燕山石化生产的氢气成功点燃冬奥会主火炬,实现了奥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赛事期间,累计向加氢站稳定供应高纯氢气61.8吨,保障了北京赛区氢能车辆的用氢需求。今年9月,该装置更是通过权威机构认证,成为中国石化首套“碳中和”示范装置。
  2022年12月10日,中国石化研发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燕山石化成功试运,打通了自主技术“绿电”制“绿氢”流程,标志着中国石化PEM电解水制氢成套技术实现工业应用,为中国石化氢能制造领域从“蓝氢”向“绿氢”升级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依据北京市场需求,燕山石化正加速推进1万标立/小时氢气提纯设施完善项目,将于2024年建成,届时燕山石化供氢能力将由目前的4吨/日提升至24吨/日,成为中国石化重要的氢气新能源生产基地。
  绿色发展不止于此。牛口峪湿地已成为老炼化基地的网红打卡地。湿地的水源来自燕山地区处理达标后的工业和生活废水,过去生态堪忧。2017年,湿地采取生态型工业污水综合净化方案,建成全国工业区内首个人工湿地。生态持续向好,在此安家休憩的鸟类也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
  目前,湿地已发现超过140种野生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雀鹰、红隼。极具特色的翠鸟、震旦鸦雀已成为牛口峪湿地的标识,吸引着大批爱鸟人士和摄影爱好者前来。
长城【山雨欲来】1998年.jpg

光影流转 遗产永恒—中国世界遗产的影像诗篇

晨曦微露,清风徐来,大地似乎被一层淡淡的金色纱幕轻轻覆盖。在这宁静而神秘的时刻,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吸,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01活力与创新的脉动02.JPG

『核』谐之美 万物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p36.jpg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 热血青春开辟极地探索之路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