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阿尔蒂纳娅。 摄影 种亚图/人民画报
清爽的蓝色上衣、胸前别着人民调解员的徽章,大眼睛的阿尔蒂纳娅 •米尔扎特(OmuralievaMeerzat)身着调解制服显得美丽端庄。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工作桌前埋头工作,地点则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内的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调委)。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常住客商1.3万余名,每年到此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随着涉外交往频繁,涉外纠纷也随之增加。为此,2013年5月义乌市设立了全国首家外调委,开创了“以外调外”的模式,聘请在义乌诚信经商、熟悉多种语言的外籍人士参与涉外纠纷调解工作。成立8年来,外调委已成功调解处理涉外纠纷1062起,涉及金额1.1亿元,纠纷化解率达96%。
目前,外调会已形成一支来自16个国家、18名外籍调解员参与的多元化、专家化、规范化的涉外调节队伍。而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尔蒂纳娅就是其中一员。只有28岁的阿尔蒂纳娅精通中俄等多国语言,并在义乌经营一家进出口公司。2020年,她申请加入外调委,在当年5月成为一名外籍调解员。
阿尔蒂纳娅总是热情地接待来访者。摄影 种亚图/人民画报
“这里对矛盾的处理方式与我们国家很不一样。在吉尔吉斯斯坦,人们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就是走司法诉讼,但过程漫长,花费也高昂。”阿尔蒂纳娅坦言,整整一年的调解经历让她有了许多新思考。“矛盾的产生往往双方都有过错,首先要分析双方各自的责任,还要引导他们多为对方考虑一些。毕竟,人们还是希望快速圆满解决问题的。”
作为团队里的新成员,阿尔蒂纳娅很佩服身旁那些已从事调解多年的外籍“大咖”。现在,她正努力向“师父们”学习调解方法和技巧,并希望自己能尽快和前辈那样,成为独当一面的调解员,搭建起中外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会水会船绘姜堰,养生养福漾溱湖。2021年4月8日,十里溱湖再度成为一个大舞台,第十五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21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盛大开幕。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于198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三星堆遗址,35年后,神秘、浪漫而又瑰丽的古蜀文明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习近平会见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