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图片故事 >> 正文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京张高铁2019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作出重要指示
“尊敬的各位旅客,从北京北出发,开往太子城站的G8811次列车即将发车,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在3号检票口检票进站。”
春日的早晨,一辆充满科技感的高铁穿过烂漫春花,驶向太子城站。而2019年12月30日,同样一辆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驶向太子城站,正式宣告着京张铁路开通运营。伴随着京张高铁的开通,北京到张家口之间的旅途时间从3.5小时缩短至1小时之内,为即将在这里举办部分赛事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同时也为沿线京冀地区带来发展新契机。
4月16日,由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中文版推介会暨英文版启动仪式在太子城站举行。《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是一本向世界讲述中国铁路故事的著作。作者从时间纵向维度、世界横向维度入手,勾陈百年沧桑,将智能高铁的建设过程、智能装备和智能车站的运营过程呈现于书之中,以京张线的变迁为切入点,全景展示了中国铁路110年的发展飞跃。这样一本展现“中国速度”的书籍在太子城站举办中文版推介会暨英文版启动仪式,无疑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4月16日,由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中文版推介会暨英文版启动仪式在太子城站举行。图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致辞。供图 外文出版社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的百年之路
中国铁路起步于清政府统治日渐衰落的时期。1909年,由中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条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正式建成通车,翻开了中国铁路历史崭新的一页。跨越百年的时光,如今,在同样的起点和终点上,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高铁建成运营,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百年来,铁路人秉承“工匠精神”,在铁路建设上兢兢业业,用一项项突破性成就,绘制了中国高铁蓬勃发展的画面。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们,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供图 中国专题图库
京张高铁建设历经三年多的时间,这期间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的作者之一李蓉前往京张线建设一线30余次,生动地记录下了京张高铁诞生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2016年2月29日,京张高铁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11月11日,全长9077米的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标志着京张高铁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018年11月1日,随着全线第一对长轨准确铺设就位,京张高铁全线铺轨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2018年12月13日,京张高铁正线最长且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八达岭隧道安全顺利贯通,标志着京张高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12月27日,京张高铁接触网导线开始架设;
2019年6月12日,随着清华园隧道最后一组钢轨精准落位,京张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2019年8月23日,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站——八达岭长城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20年春运第一天,来自荷兰的旅客弗兰克先生和玛雅女士去崇礼滑雪,体验京张高铁。摄影:秦斌、周晨亮、张也/人民画报
高铁车厢内,拥有无线充电功能手机的乘客可以不用再携带杂乱的充电线,不用再弯腰寻找可用的电源插座,只需要将手机放到无线充电底座上即可充电。摄影:秦斌、周晨亮、张也/人民画报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的发展与变迁映射着中国铁路事业百年发展的年轮,更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李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铁路记者,她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京张线从‘人’字到‘大’字,这一笔画了整整一百年。它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的变迁,也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变迁。我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从铁路的开始建设到开通运营,跟踪报道了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三年多的深入采访形成的这本著作,讲述了京张高铁建设背后的故事,也让翻开此书的读者有幸窥探领跑世界的京张高铁建设运营全貌。
讲好高铁故事 展现大国速度
京张高铁线从开始建设到投入运营期间,发生了无数感人的故事。
“在采访八达岭站建设过程时,有一个场面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八达岭站地下深埋102米,当时没有电梯,这些铁路工人在地下作业时每天徒步往返20多次,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在李蓉看来,记录这些京张线建设背后的故事,记录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高铁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中文版推介会暨英文版启动仪式上,作者李蓉发言。供图 外文出版社
采访高铁建设工程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为了更好地写出世界上埋藏最深的隧道是如何建成的,李蓉曾经徒步穿越了八达岭隧道;为了更好地展现京张线的伟岸,她也曾在零下20摄氏度的八达岭长城下拍摄京张高铁的画面。正是融入了铁道记者的这份情怀,才让这本《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显得愈发厚重。
作为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高铁融合了多项高新科技。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首次采用叠层进出站通道形式;首次采用环形救援廊道设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动驾驶;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京张高铁堪称智慧与速度的完美结合。李蓉告诉记者,为了向普通读者更好地呈现这些技术,她也下足了功夫。“我们要用讲故事的手法把这些高科技呈现出来,这样读者才不会感到晦涩难懂。”正因如此,李蓉的大量稿子也被外媒引用,为向世界传播中国高铁故事增光添彩。
正如推介会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所讲:“京张高铁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有太多故事值得我们去书写传播。而本书无疑是将这些故事集中展现,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业发展与成就的外宣精品。”如今,这本《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在中文版广受好评的基础上,启动英文版的翻译出版,以京张高铁精神为内核,以书为媒介,讲述中国故事,记录中国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业发展与成就,让世界了解巨变中的中国。
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大国速度 百年京张》一书。供图 外文出版社
会水会船绘姜堰,养生养福漾溱湖。2021年4月8日,十里溱湖再度成为一个大舞台,第十五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21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盛大开幕。
深冬时节,北疆大地气温骤降。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以力求还原经典的姿态出现在电视屏幕,惊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