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博鳌亚洲论坛20年 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2021-05-20      

撰文/本刊记者 种亚图
  4月21日,为期四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落下帷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嘉宾汇集海南博鳌,围绕“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从“帐篷论坛”到比肩达沃斯的国际交流平台,2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博鳌亚洲论坛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在凝聚亚洲共识、促进各方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富有价值的“博鳌智慧”。

  重要窗口

  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博鳌亚洲论坛一直备受中央高层关注。早在2010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13年、2015年、2018年,习近平主席三次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与中国共进步,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自我变革和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博鳌亚洲论坛诞生于危机之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各国受到严重冲击。1998年9月,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在菲律宾马尼拉共同倡议成立“亚洲论坛”。在选址问题上,几位论坛发起人认为,中国经贸影响力与日俱增,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综合考虑后,海南博鳌被定为论坛举办地。

  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成立。彼时,亚洲经历金融危机重创不久,经济复苏乏力,各国以论坛为平台凝聚共识:唯有加强对话、协调合作,才能突破困境、重塑未来。“博鳌亚洲论坛迈出了发出亚洲声音的第一步,象征着亚洲合作和共识的新曙光。”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这样高度评价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意义。

  从2002年年会聚焦“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的经济与合作”,到随后几届年会在“亚洲寻求共赢”框架下探讨“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亚洲的新角色”等议题,再到近10年来放眼全球性挑战,谋发展、促合作是贯穿论坛始终的主线。

  从经济议题到政治议题,从应对危机到寻求合作,从亚洲一体化到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始终立足于亚洲,为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发声,彰显了论坛的蓬勃生机。

  发展理念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面对“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的疑问,习近平主席在本次论坛演讲中作出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的回答,并提出“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要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要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要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四点倡议。这对于各国携手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和挑战以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自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这一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作为解决国际问题的“总钥匙”受到国际社会认可。而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

  特别是面对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全力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竭尽所能向国际社会伸出援手。截至2021年3月,中国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援助,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2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200亿只口罩、23亿件防护服、10亿人份检测试剂盒……

  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在一些外国学者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和平与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

  中国行动

  翻看博鳌亚洲论坛20年的历史,不难发现论坛“圈子”越做越大。20年来,从成立时只有26个国家500余人出席,到今年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0人线下参会,论坛规模从小到大,声音由弱到强,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外交平台。这背后是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

  20年来,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增至21个,服务贸易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举措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世界各国也从中国开放中得到了实惠。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2021年2月底,中国已先后与140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八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达9.2万亿美元。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仍达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7%……

  “我从此次论坛名单中看到,包括来自欧美在内的一些企业家不仅参加大会,还积极参与一些话题的讨论。通过举办具有影响力的论坛,能让更多国外企业家获知中国的一些重要信息,感受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平台,也成为中国结交朋友,向外国传递中国信息的平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持续发展

  和往年相比,今年论坛的议题设置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在六大板块议题中,既包括各方高度关注的“双循环”、金融开放等中国的发展走势问题,也包括老龄化、新冠疫苗、数字经济等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议题。特别是碳中和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话题 。

  就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前的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事实上,中国早就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今日之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频频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卫星图像显示,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英国《自然》科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超乎原有预期。“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作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绿色发展成绩。

  同时,中国日益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20年再出发。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的召开再次证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才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WechatIMG8.jpg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会水会船绘姜堰,养生养福漾溱湖。2021年4月8日,十里溱湖再度成为一个大舞台,第十五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21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盛大开幕。

VCG111322116465(1).jpg

【本刊专稿】神秘三星堆的再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于198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三星堆遗址,35年后,神秘、浪漫而又瑰丽的古蜀文明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308018482_8.jpg

【画报月历·202105】

2021年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