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与新技术共舞

—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

2021-05-20      

撰文/本刊记者 周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50余次提到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程上,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卫星成体系走出国门,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正由领跑、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

  探讨全球前沿技术一直都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重头戏。本次年会上,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AI、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5G等热点议题都一一呈现,向世界传达对前沿技术的思考和声音。

  新技术、新经济成为重要驱动力

  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也处在世界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经济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其中,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工智能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场景下的落地。中国刚刚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重点攻关领域,设立了国家级实验室。世界其他国家也普遍将人工智能视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将如何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引领新的增长模式和生活模式?

  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技术等的突破和发展,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智慧出行、跨境电商和数字会展等新业态的规模化发展,则形成了新产业,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此次疫情是非常好的触发器,催生出巨大的需求和流量,线上教育、线上培训、线上办公、生鲜电商等等,成为新的数字化的高潮。

  “我们看到的机会是,如何使用新的技术让行业资源流转的效率变得更高。”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金融科技总裁林海锋表示。更多应用技术创新与原有经济产业实现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市场力量,而这又引发新一轮创新支持力度的加大,新技术热点领域不断涌现。

  “一带一路”上的新基建

  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是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另一个分议题。

  工业互联网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但很多企业仍面临技术滞后、基础数据薄弱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的掣肘。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

  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正是以“新基建”为升级标志。“新”在以新一代网络空间技术为主,构筑信息基建平台,充分发挥数字对经济发展放大、叠加、倍增、融合等作用,深度融合、赋能传统行业,推动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

  过去,传统基建大多局限于实体空间,重在有型连接,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桥梁等。而新基建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传统基础设施的功能,还对其功用进行了放大。

  如今,“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将国家基础设施从传统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的模式,转到关注国家信息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以现代化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自动化港口和机场为代表的交通类基础设施项目,备受国家政策和国际资本青睐。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联合公报,提出要建设高质量、可靠、抗风险、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加强包括跨境高速光缆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缩小数字鸿沟。可见,“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而信息基础设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已经在探索之中。例如,帮助当地建设新型的通讯网络、通讯设施、大数据平台等等,这些合作有些已初步落地。

  —在电力基础设施领域,我国特高压直流已经实现产业化,在海外市场实现了关键设备的输出。如,中国西电为俄罗斯提供特高压输电产品;国家电网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实践应用项目,可对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精准主动抢修、光伏云网、智慧车联网、虚拟电厂等代表新基建元素的技术服务。

  —在通信互联互通领域,世界各国的5G基站建设中,有2/3的设备需要华为提供;中兴软创(中国联通新加坡子公司)与泰国运营商AIS、True深度合作,提供全套技术解决方案。

  —在交通互联互通领域,金晓电子参与建设了“巴基斯坦KKH二期”(赫韦利扬至塔科特路段)交通项目,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交通诱导系统,为出行提供精准可达的信息,精准预计行程,提升出行效率。

  科技创新合作日趋体系化

  当前,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各方的心声。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一系列科技合作的计划,也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共同分享创新成果的意愿。

  以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为指南,中国科技部及相关部委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推出了大量政策措施和计划项目,积极推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等各项行动。

  —广泛开展双边多边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合作的品牌和名片。当前,中国已与160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大型强子对撞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中国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先后启动了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印尼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联合实验室平台建设,建立海外科技园区和海外研发中心。针对沿线国家面临的重大科技挑战,我国发起了“第三极环境”“数字丝路”等国际科学计划,并在摩洛哥、赞比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设立8个国际卓越中心,为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技术难题,共同应对挑战。一直以来,科技创新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的根本出路。2018年,中国科学院与“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大学和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这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首个综合性的国际科技组织。以尼泊尔为例,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社科院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合作建立加德满都科技中心,联合周边国家科研机构,重点围绕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中国还帮助尼泊尔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员,极大地提升了尼泊尔的科学研究水平,使尼泊尔在相关科研领域逐渐向世界领先水平靠拢。

  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也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重要模式。以加德满都科教中心为依托,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科学家分别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组织开展了10多次联合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

  —科技创新合作系统性、协同性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各省市陆续出台“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相关计划和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鼓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支持科技型企业以独资新建、收购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海外设立联合实验室、分支研究机构或技术推广中心等。

  科技园区合作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欢迎。如今,中国已建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00多家,还有为数众多的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不仅如此,中国还与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构建5个区域性技术转移平台,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间双向技术转移转化,带动我国企业、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对国际产能合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东盟创新年、中国—意大利创新活动周等科技创新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高水平交流和技术的有效对接,促进了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落地。企业在海外建设了大量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成为汇聚国际创新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

  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享中国创新方案

  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沿线各国共同破解科技难题,是谋求经济增长动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需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和开放合作,以中国智慧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世界经济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诸多不确定因素正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开创国际科技合作新局面。一是,为世界贡献更多科技创新公共产品,积极牵头组织和承担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大型先进科学设备和装置的共建共享;二是,向世界贡献更多创新理念,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社会关于知识产权、数据隐私、科研伦理、科研诚信等问题的探讨和规则制定;三是,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创办一流学术期刊和学术平台,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四是,为世界贡献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加强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方面的合作,与各国联手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融合发展。

  

   

WechatIMG8.jpg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会水会船绘姜堰,养生养福漾溱湖。2021年4月8日,十里溱湖再度成为一个大舞台,第十五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21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盛大开幕。

VCG111322116465(1).jpg

【本刊专稿】神秘三星堆的再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于198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三星堆遗址,35年后,神秘、浪漫而又瑰丽的古蜀文明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308018482_8.jpg

【画报月历·202105】

2021年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