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厘清历史脉络,问道“一带一路”

2021-05-20      

撰文/本刊记者 陆舟
  古代中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途径路径和方向,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称谓。诸如,彩陶之路、青铜器之路、小麦之路、玉石之路,又如草原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此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东亚丝绸之路等多种说法。概括地讲,就是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不仅传承了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大倡议,并得到很多国家的响应。历史上的“一带一路”由此重新受到高度关注,并产生了许多评论和结论。诸如,各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文明对话、民族交流、贸易往来的通道;平等与和平的交往之路;有些研究则关注到宗教与战争以及海盗等存在,等等。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古代丝绸之路真相知之有限,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深入,从文献角度理清其学术内涵已成为关注焦点。传世文献不仅留存了历史书写轨迹,也是相关研究的基础。考察历史原典文献,可以感知“一带一路”成因的复杂性,从而启发人们不再以单一视角评判复杂的历史进程。

  有鉴于此,线装书局出版社收集刊布了前人涉及丝绸之路的传统文献。诸如,陆地方面的《穆天子传》《法显传》《大唐西域记》《西游录》《西域行程记》,海路方面的《真腊风土记》《岛夷志略》《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这些研究丝绸之路的经典文献大约占整套书籍的1/10。同时,还选取了部分对经典文献进行阐释的后世研究文献,有助于考察前人认识轨迹和相关地域通道的知识形成与固化。

  欲知中外交流,必先明白历史上王朝的空间变化。从《禹贡》到《瀛环志略》,前人地理认知和中外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出版社编辑了《山海经》《十洲记》《十三州志》等古代中国地理原典文献和近代的《西洋番国志》等,反映了从远古到近代中国空间的变化轨迹。考虑到周边四夷与中外交往通道密切相关,又编辑整理了历代正史中的相关资料,如《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等,还从《通典》《宋会要辑稿》《太平御览》等政书、类书中编辑出周边四夷资料,以备了解不同时代中外交往的不同语境。

  根据新进研究揭示的线索,在中外交流视野下,出版社扩大了收集文献范围,诸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四夷广记》《异域录》《帕米尔图说》等,目的是请读者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原貌,不同时代对中外交往的认识,思考其成因对后世的结果,避免单一角度带来的误导。

  


书名:《一带一路历史文献辑录》(中外交通历史文献新编)

主编: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线装书局

  

   

WechatIMG8.jpg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会水会船绘姜堰,养生养福漾溱湖。2021年4月8日,十里溱湖再度成为一个大舞台,第十五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21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盛大开幕。

VCG111322116465(1).jpg

【本刊专稿】神秘三星堆的再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于198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三星堆遗址,35年后,神秘、浪漫而又瑰丽的古蜀文明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308018482_8.jpg

【画报月历·202105】

2021年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