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青连丝路——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影像交流计划”宁夏展映活动在宁夏大学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宁夏广播电视台、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青年创作者、行业专家及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影像艺术在丝路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

秦刚作主题发言
宁夏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主任、丝路传播中心执行主任秦刚表示,“青连丝路”计划通过影像作品征集、宁夏创作营等系列活动,为中外青年搭建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以镜头定格中国之美,传递丝路精神。他强调,青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核心力量与丝路精神的传承者,未来将持续搭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助力更多青年创作者用影像传递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与时代声音。

赵岭作主题发言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赵岭表示,“青连丝路”计划以影像为桥梁,汇集了青年创作者镜头下的丝路故事,是促进中外青年心意相通、实现“双向奔赴”的重要实践。通过打造这一国际人文交流品牌活动,将激励更多中外青年用镜头记录时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董芳芳作主题发言
广州探索视娱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董芳芳分享了探索频道推动“中国内容,世界传播”的成功实践。她表示,将与新一代青年创作者携手,共同将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带给全球观众,实现“中国制造,为世界共享(Made in China for the world)”的传播愿景。

李凯作主题发言
快手科技媒体合作中心媒介总监李凯认为,AI技术正在打破影像创作的专业壁垒,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丝路故事的讲述者。快手将从技术开放、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三个维度,为各国青年提供创作支持,共同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影像未来。

李世举作主题发言
宁夏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李世举表示,“青连丝路”为各国青年提供了以影像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平台。在技术驱动传播变革的时代,青年创作者能借此机遇,以创新影像叙事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

启动仪式环节
宁夏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张春华,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赵岭,宁夏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主任、丝路传播中心执行主任秦刚等相关领导及嘉宾共同登台,携手启动“青连丝路——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影像交流计划”宁夏展映活动。
案例分享环节,来自克罗地亚、泰国、中国、俄罗斯和马达加斯加的五位青年创作者,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历与实践心得,深入交流了青年视角下的丝路故事传播路径。

青年创作者作案例分享
克罗地亚青年创作者马丁分享了自己游历中国多地、用镜头捕捉时代碎片的创作经历。他认为,个人努力虽微小,却是中国发展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影像记录打破固有印象,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广阔与真实面貌,感受中国人民的韧性与力量。
泰国青年创作者罗雅菲分享了先后探访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与宁夏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下在中国体验到的生态与文化共生之美,她亲身体验麦草方格治沙技术,见证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治沙智慧,而这背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她希望持续以青年视角传递真实的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创作者吕丹蕾分享了以“Z世代”网感叙事创作微影像的实践。她以留学生在西安的文化体验为切入点,运用短视频“黄金三秒”、爆款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简称BGM)第一人称视角等技巧,将宏大的“一带一路”叙事转化为轻量化、共情化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化魅力与发展实力。
俄罗斯青年创作者安娜分享了自己在宁夏创作营的拍摄经历与创作思考。面对路线选择和时间紧张的双重挑战,她以“文化感知、专业方法与AI辅助”为核心思路,通过三个“WOW”瞬间的结构设计,从国际学生的独特视角向观众传递宁夏的文化魅力与旅途的真实感受。
马达加斯加青年创作者陈娜晗作为宁夏创作营成员及新媒体主播,分享了自己游历中国多地、拍摄多语种短视频的创作历程。此次聚焦宁夏枸杞产业,她深刻体会到“闽宁合作”中蕴含的以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中国智慧,并表示未来将继续用镜头探寻并分享这些可供世界借鉴的发展经验。

圆桌对话及互动环节
圆桌对话及互动环节,五位中外青年创作者围绕丝绸之路的当代意义与跨文化视频创作技巧展开对谈,就如何通过真诚叙事、人文视角与平台化表达,促进不同文化背景青年之间的理解与对话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嘉宾观看展映作品
“青连丝路”影响交流计划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海内外投稿千余件。本次活动精选其中20部视频作品与40幅图片,于11月20日至30日在宁夏大学持续展映。
编辑:郑煦
审定:高鑫 高雪华
故宫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在故宫博物院,“全景故宫”虚拟现实(VR)项目备受参观者喜爱。观众佩戴设备后,既能以鸟瞰视角纵览太和殿的巍峨气象,亦可“穿越”至乾隆花园。不仅如此,观众还可从多个角度观测故宫角楼 “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建造过程,以“飞天入地”的全新视角认识一个更为立体的紫禁城。